过刊目录

  • 2022年, 第45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2-12-20
      

  • 全选
    |
  • 王秉
    2022, 45(12):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当今数智时代,数智资源、元素与技术已成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和驱动力。因此,开展数智赋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研究意义重大。[方法/过程]主要运用理论思辨和逻辑推理方法,在探讨数智赋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数智赋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研究问题与主要研究内容,并设计数智赋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研究框架和思路。[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无论从现实还是理论角度看,数智赋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都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新课题。同时,就数智赋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研究而言,它的研究问题是如何建立适应数智时代背景和需要的现代化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重点探讨数智赋能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基础理论与实践路径方案,研究内容涵盖基本理论、原理技术、核心体系和能力以及保障支撑4大层面。
  • 王馨, 王延飞
    2022, 45(12): 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化知识为智慧是情报认知过程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无论是向智库功能转型还是情报智慧系统建设,都绕不开对这一核心问题的追问。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在其情报思想中论及知识激活、灵感智慧和顿悟思维等主题,既有文献对于情报这一动态认知要素的转识成智过程及其与悟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探讨并不活跃、研究不甚深入。文章目的是深入探究悟性思维促进知识向智慧转化的情报智慧生成机制,为情报机构的智慧化转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过程]从悟性思维的视角出发,探寻情报从知识活化到智慧洞见生成的哲学基础,通过剖析艾略特·希金斯及其团队的开源情报分析案例予以具象化验证。[结果/结论]文章揭示悟性思维促进情报转识成智的过程模式,提出基于悟性思维的情报智慧生成机制。[创新]文章包含两个创新点:第一,有效地整合情报思维和认知链之间的关系,从认知域、思维域、能力域和实在域立体地呈现情报智慧的生成机制,为情报智慧的实践提供理论解释;第二,回应钱学森情报思想中的悟性之问,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思维方式注重悟性和智慧的特点,将其融入化知识为智慧的情报认知飞跃中,体现出中国情报学的本土思维特色。

  • 王晰巍, 邱程程, 李玥琪,
    2022, 45(12):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已成为当前用户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突发公共事件期间由于网民对事件的高关注度及社交网络平台信息交互过程的独特性,社交网络谣言的快速传播对社会稳定和安全造成了一定的风险。评价社交网络谣言辟谣效果对于网络安全治理极为重要。[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视角,从信息人、信息、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4个维度构建社交网络谣言辟谣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计算,并采用优劣解距离法结合3个辟谣话题展开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实证研究证明了所构建评价指标的有效性,评价指标可为辟谣平台更好地提升辟谣效果提供一定的指导,协助舆情监管部门进一步净化网络空间。


  • 周红磊, 张海涛, 张春龙, 杨雪涵
    2022, 45(12): 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频繁爆发,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极易催生新形态的网络舆情风险,危及国家和社会安全,网络舆情场博弈已经成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第二现场,研究网络舆情的风险治理机制可以有效预报风险要素、预防风险升级并提供相应的治理方案。[方法/过程]文章以WSR系统方法论为研究视角,界定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的相关概念,识别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风险要素。在此基础上,基于理论预设的过程机制制定风险治理工作流程,以物理、事理、人理三方面建设为实施路径,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风险治理机制。[结果/结论]研究构建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治理机制,可以促进风险治理朝着多元主体协同,集风险监测、风险反馈、风险决策及风险评价于一体的协同联动治理机制转变,为有关部门防范化解网络舆情风险提供参考。
  • 张代平, 赵相安, 李洁, 张永刚
    2022, 45(12): 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科研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为提高国防科技情报研究质量效益,推进国防科技情报研究创新发展意义重大,迫在眉睫。[方法/过程]从情报研究多年实践经验出发,分析近年来国防科技情报研究面临的技术环境和需求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自身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设计提出了新时代国防科技情报研究创新发展的内涵要求和核心能力。[结果/结论]从学科体系、理论方法、生态环境、人才团队和产品转型等视角,提出打造知识型的优势专业领域、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与工具、构建三类八级协同创新生态环境、培育五维一体梯次人才、推出多样化创新型产品等创新发展路径和措施建议。

  • 丁波涛
    2022, 45(12): 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是经济、技术、制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当对其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以更好地指导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方法/过程]文章利用信息生态理论的三元结构模型、系统演进模型等,对数据要素市场的体系结构和演进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指出数据要素市场生态系统由信息本体、信息主体和信息环境构成,而且随着数据要素市场演进,其生态系统将更为复杂。生态系统的演进是外部环境变化并进而引发内部因子变化的结果,其形成有三个标志:信息主体达到一定密度,主体之间形成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较为密集的数据流、资金流和服务流。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过程可分为导入期、形成期、成熟期和变革期,每一次阶段过渡都将引发市场变革和机构淘汰。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重视生态体系建设、提升市场成熟度和促进运作机制持续创新等建议。

  • 张晓娟, 莫富传, 王意
    2022, 45(12): 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政府数据从开放、利用到价值实现是一个可持续的动态系统,构建良好、平衡的政府数据开放生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梳理生态系统的理论渊源和生态系统理论在政府数据开放中的适用性,进而分析政府数据开放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并构建生态系统模型。[结果/结论]生态系统的系统观、平衡观、人本观和互动观为分析政府数据开放的生态特性、指导政府数据开放实践提供了一种方法论,政府数据、政府数据开放利益者、政府数据开放生态环境等要素以及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后续研究应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研究政府数据开放生态系统的运行保障机制。

  • 赵需要, 郭义钊, 姬祥飞, 陈嘉乐
    2022, 45(12): 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索数据要素价值评估的方法,为我国政府数据要素价值评估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文献分析,借鉴和优化“数据势能”评估模型,从数据开发价值和潜在价值两个方面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进行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实践。[结果/结论]借助该评估模型,估算出山东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据资产价值总值。[局限]当前,对政府开放数据要素价值评估理论的研究整体上还不太成熟,未能全面反映其蕴藏的多重价值。

  • 窦永香, 胥佳美, 刘玮, 杜鸣
    2022, 45(12):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特定领域是指关乎国家间科技竞争地位,未来需要重点部署与发展的战略性科技领域,具有专业性强、优先级高等特征。构建特定领域的国家科技评估框架,可补充现有科技评估理论,有助于指导战略性评估工作顺利开展,辅助科技部门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对特定领域科技发展进行战略部署。[方法/过程]突破现有的平行评估维度的局限性,考虑国家科技评估需求、特定领域特征,依据综合评估理论、态势评估思想,构建针对特定领域的包含评估流程、评估内容和方法的国家科技评估框架。框架强调对评估领域划分技术体系,以“态”和“势”作为两大分析视角,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结合适当的模型选择评估指标完成评估并提出建议。[结果/结论]在构建的一般性评估框架指导下,选择类脑智能领域进行评估,从宏观科技战略环境、中观科技论文产出、微观技术研究方向3个层次对比评估中美两国的科技发展态势,并进一步对我国未来科技发展提出建议,验证了评估框架的有效性。
  • 徐璐, 钟涛, 潘禹辰, 卢小宾
    2022, 45(12):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招聘平台用户数据(或简历)泄露、倒卖事件频发,而其中往往包含求职者大量真实的隐私信息,因此探究招聘平台用户数据隐私保护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建立“政府—平台—用户”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针对用户数据隐私保护问题的三方博弈动态演化过程和均衡结果,并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各参与方策略选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其可能影响因素。[结果/结论]政府的监管成本是影响其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降低监管成本,有助于政府积极履行监管职责,使用户数据隐私得到保护。此外,增加平台和用户进行隐私保护时的收益,同样能够实现用户数据隐私得到有效保护的博弈均衡结果。

  • 蒋子可, 曾建勋, 黄一澄, 陈传夫,
    2022, 45(12): 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开放获取模式、理念深刻重塑全球学术交流体系,构建国家层面开放获取政策具有现实需要。文章基于中外科研资助差异的分析与比较,对国家开放获取政策设计导向提出建议。[方法/过程]分析中国科研资助规模、结构与类型特点,通过成本与效益的综合评估,探索如何设计国家开放获取政策使财政科研资助产生更好的效益。[结果/结论]提出国家应积极推动开放获取,完善政策,发挥财政资助研究效益,提高科技竞争力,实现成本与风险可控,维护国家科技安全等政策目标。提出了强制性、鼓励性与自主性结合的政策框架,并提出当前优先实施财政资助基础研究论文强制性开放获取政策,国家科研论文高端交流平台法定开放获取授权政策,国际论文发表自主性开放获取政策等建议。
  • 王海洋
    2022, 45(12): 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个人信息匿名化不仅是实现政府数据开放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还是政府数据合理流通与再利用的前提与基础。[方法/过程]从政府数据生命周期来看,匿名化处于数据收集与数据利用的中间环节,是数据流通环节隐藏个人特征的技术规则。但匿名化本身是一个“破碎的承诺”,面临着结构性与结果导向性困境,忽视了剩余识别风险与流转过程中的聚合风险。[结果/结论]未来政府数据开放中个人信息匿名化应当建构基于流程的规制体系,在收集环节符合个人信息合法、正当、必要与诚信原则;在匿名化环节根据流程设计来规制信息处理行为;在流通与再利用环节禁止重新识别,通过技术、组织等多元手段将识别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 姜鑫, 王德庄,
    2022, 45(12): 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针对参与开放科学数据的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政策协同问题展开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从质性文本分析的研究视角为多个利益相关者制定与完善其科学数据开放政策提出政策建议。[方法/过程]首先在界定开放科学数据的政策协同问题的相关概念与分析维度的基础上,阐述参与开放科学数据的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政策协同的必要性,然后提炼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政策协同观测要点并构建政策协同评估体系,最后利用质性文本分析法针对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政策协同程度展开评估分析。[结果/结论]参考与借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政策实践,为持续调整与完善各个利益相关者制定的现行科学数据开放政策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构建利益相关者之间紧密配合与协调一致的开放科学数据政策体系。

  • 韩正彪, 翟冉冉
    2022, 45(12): 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国际上发表的涉及情感的用户信息行为模型文献,揭示情感在用户信息行为模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过程]采用概念分析法对遴选出的33篇涉及情感的用户信息行为模型文献中情感的概念、情感与认知、情感与行为间的关系进行剖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第一,用户信息行为模型对于情感的概念化表述有情绪、感觉、情感程序、心境、态度和意图等多种方式。不同模型对于情感的概念化存在不一致的现象,甚至存在相互冲突的观点。第二,用户信息行为模型中情感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情感与认知、情感与行为的复杂关系之中。这种作用机制包括情感对认知的影响、认知对情感的影响、情感对行为的影响和行为对情感的影响4种作用路径。研究提出今后需要依托认知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中与情感有关的基础理论进一步揭示情感在用户信息行为模型中的作用机制。

  • 余厚强, 马超, 王玥, 李龙飞
    2022, 45(12): 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从不同来源的文本中识别和提取学术论文寻找合适的方法,为后续开展国内替代计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广泛的数据收集,总结归纳中国替代数据来源类别,提出从中国替代计量数据来源中识别学术论文的思路,探究将命名实体识别的方法引入识别和提取学术论文上的可能性,并利用基于正则表达式的识别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中国替代计量数据源种类繁多,包括知识共享平台、学术社交平台、大众社交平台、新闻平台、学科交流平台和视频网站。学术论文提及作为一类新型的命名实体,可参考传统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进行识别和提取。实证研究显示,基于正则表达式的方法可以用于学术论文的识别,在知乎“机器学习”话题的数据集上取得了80%的F1值,而正则表达式模板的匹配度对识别效果起关键性作用。

  • 牌艳欣, 周彦廷
    2022, 45(12): 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是学术成果评价中的重要方法问题,也是科技评价与科技管理活动中亟待完善和改进的重要实践课题。基于生态位理论视角可从资源占据的角度,为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以丰富学术成果评价理论体系。[过程/方法]根据生态位理论,从学术论文对整个学术交流生态系统资源占据的角度将其影响力分为原生影响力和再生影响力,并构建基于论文内容创新性、线上关注度、线下关注度三个维度的学术论文生态位宽度评价模型,评价学术论文影响力。并以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学术论文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基于生态位视角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生态位理论提出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模型,可作为一种有效方法对学术论文影响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 孙华伟, 王克平, 张亚男, 张浩川, 鞠孜涵
    2022, 45(12): 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科技智库情报服务是联系智库用户与情报产品的关键环节,立足大数据思维创新智库情报服务模式对于提升科技智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构建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科技智库情报服务机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了仿真运行和灵敏度分析。[结果/结论]所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大数据思维指导下科技智库情报服务的现实情况,揭示智库情报服务机制的系统结构及动态演化规律,为科技智库情报服务建设提供了方法借鉴和理论指导。
  • 孙英苹, 刘凤鸣, 高艺畅, 王玉美
    2022, 45(12): 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针对网络舆情传播中的回音室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回音室超网络的网络舆情差异化引导模型,为网络舆情管控者制定引导方案提供实践支持。[方法/过程]首先,文章构建了用户、事件、回音室三个子网络,并根据用户间复杂交互行为生成三个子网络间的映射关系,进而构建回音室超网络。其次,利用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事件网络中的舆情信息进行特征向量提取及相似度计算,从而筛选出目标回音室,根据映射关系识别出目标用户。最后,建立基于回音室超网络的网络舆情差异化引导模型——根据舆情事件情感极性的不同对目标回音室用户采取不同引导策略。[结果/结论]采集了包含40条舆情事件、26943条转发评论内容和26113名用户的训练数据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对目标用户实现有效引导从而影响舆情态势,为网络舆情的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 李旭光, 朱学坤, 王奕霖, 李珊珊
    2022, 45(12): 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虚拟品牌社区已经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外部知识源。分析该类社区中意见领袖在知识协同创新行为中的作用有利于丰富知识创新理论和完善社区管理策略。[方法/过程]文章以戴尔英文社区的意见领袖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社会网络分析识别社区内的意见领袖,其次通过定性内容分析法构建知识协同创新内容分析编码表,挖掘隐藏在帖子文本内容中的知识活动,然后分析意见领袖的发帖所属范畴的统计分布情况,进而探究其在知识协同创新过程中作用。[结果/结论]①虚拟品牌社区意见领袖主要以知识构建活动直接参与知识协同创新,同时通过少量的问题描述活动和调节活动间接推动知识协同创新过程。②在知识构建中,意见领袖的核心作用是作为“知识提供者”进行知识贡献。③根据意见领袖的知识活动内容将其分为知识提供者、问题反馈者、知识传播者、知识活动调节者4类。

  • 王筱莉, 张静, 陈淑琴
    2022, 45(12): 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讨虚拟学术社区知识生态系统的演化及其内部知识流动规律可有效促进社区的知识流动及知识资源的充分利用。[方法/过程]首先,基于前人研究,构建虚拟学术社区知识生态系统及其内部知识流动MSEIR模型。其次,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DICE模型分析知识生态系统在初步形成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的演化特征。最后,以丁香园社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总结虚拟学术社区知识生态系统在形成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的演化特征,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丁香园社区知识生态系统节点及其知识流动进行可视化,并验证MSEIR知识流动模型是可行且有效的。

  • 高强, 游宏梁, 徐萍, 程佳军, 赵瑞芳
    2022, 45(12): 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国防基础科学数据是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但是针对性的研究与实践相对较少,因此开展体系化建设与应用研究,对于推动国防基础科学数据建设应用研究与实践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在梳理国防基础科学数据概念内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开展了国防基础科学数据建设总体框架设计,以及数据体系、标准体系、数据安全等关键要素研究,并给出了初步设计方案。[结果/结论]研究成果对于推进国防基础科学数据体系化建设应用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 马腾, 殷跃, 赵树宽, 李佳玮
    2022, 45(12): 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民利用互联网及时接收到关于事件发展的各类信息,随时随地表达个人诉求与立场,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同时也诱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若未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可能会引发社会公众的恐慌,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方法/过程]根据相关指数划分舆情生命周期,对舆情情感数据进行分类和提取,判断舆情主体情感倾向,识别并提取舆情话题,对网络舆情情感和话题随生命周期演化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感知舆情情感倾向和话题内容。[结果/结论]精准解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发展特征,以期为有关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问题提供参考。

  • 宋凯, 冉从敬
    2022, 45(12): 1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帮助企业明晰当前技术竞争态势,为其制定研发战略,实现创新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方法/过程]提出一种企业技术竞争画像构建方法。首先,从专利法律状态视角计算技术发展态势;其次,结合LDA和word2vec进行技术相似度计算用于挖掘潜在竞争对手;再次,构建“竞争对手—技术主题”二模网络识别竞争对手研发动向;最后,综合上述内容构建企业技术竞争画像。[结果/结论]以“云计算”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能够从技术发展态势、潜在竞争对手、竞争对手动向3个维度对企业技术竞争画像进行全景化描述,为其他企业进行技术竞争分析提供了普适性的实践方案。

  • 吴树芳, 高梦蛟, 朱杰
    2022, 45(12): 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兴趣挖掘研究未考虑用户兴趣稳定性和未充分整合社交关系中的兴趣资源问题,提出了利用兴趣稳定且多维相似的重要社交兴趣资源挖掘用户兴趣的方法。[方法/过程]在构建用户社交网络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时间窗口的兴趣波动幅度计算关联用户的兴趣主题稳定度,并基于网络节点信息和连接关系,计算用户间的多维相似度。融合兴趣主题稳定度与多维相似度,获取用户的重要社交关系资源,实现对用户兴趣的挖掘。[结果/结论]实验采用新浪微博数据作为测试集,与已有方法相比,新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兴趣挖掘效果。[局限]仅利用单一社交平台进行研究,未从多源数据中进一步探讨用户的兴趣变化。

  • 沈雪莹, 欧石燕
    2022, 45(12): 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知识单元作为人类控制和管理知识的基本单元,是科学文献内容的基本组成成分。通过对知识单元抽取技术和应用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探索知识单元相关研究未来发展方向,以便更好地实现对科学知识的发掘和利用。[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通过人工对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和分析,从知识单元抽取和应用两个视角对科学文献中知识单元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结果/结论]目前,知识单元抽取的准确性和智能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未来研究可关注新兴深度学习技术在知识挖掘中的应用;当前知识单元的应用主要包括科学知识图谱构建、学术评价和知识演化分析,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知识单元更多的应用场景,包括基于引文内容的知识单元评价、基于知识图谱的学术文献创新性评价和基于知识单元的跨学科知识流动分析等。

  • 2022, 45(12): 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