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O研究所
国际刊号:ISSN 1000-7490
国内刊号:CN 11-1762/G3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2413信箱10分箱
邮政编码:100089
电子邮件:itapress@163.com/1587682149@qq.com
电  话:010-68961793/68963306
微信公众号:qbllysj
2024年, 第4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4-30
  
  • 全选
    |
  • 胡昌平, 邓胜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智能技术的应用拓展,面向用户的智能交互、多模态信息融合和数字空间活动的延伸,对数字信息资源组织、面向交互认知的描述和深层次服务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效解决数字智能背景下信息交互与服务的深层次发展问题成为亟待探讨的议题。[方法/过程]文章在分析数字智能环境形成及其对信息交互与服务影响的基础上,研究面向用户的智能交互与体验设计,以及基于智能交互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安全保障。[结果/结论]在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组织中,应立足于数字智能环境的形成及其影响,寻求与智能环境相适应的服务组织模式和数字智能驱动下的服务组织方式。数字服务中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交互,在于充分理解用户的意图,融合用户视觉、听觉等交互通道,为智能化服务开展提供支持。同时针对快速发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既要应对其带来的安全威胁,也要正确合理地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落地,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

  • 胡明昊, 田昌海, 易子博, 谭玉珊, 华娟, 王勇杰, 徐先涛, 罗威, 耿国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技术树是用来表示某一特定领域中产品组成、技术功能之间上下位关系的树状图,广泛用于技术规划、技术决策等过程中。在大数据时代,基于海量科技信息资源进行技术树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提出一种大规模深度技术树构建方法。该方法以人机协同、多轮迭代的思路为牵引,实现基于主体—动作—客体结构(SAO Structure)的特定领域产品组件上下位关系挖掘与技术树构建。[结果/结论]在“图形处理器”技术领域上开展的大规模深度技术树构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赵柯然, 赵英潇, 赵瑞芳, 王延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数智环境下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为代表的新技术产物和博弈环境下科技问题和信息迷雾相结合诱发的系统性风险,加剧了信息迷雾对情报工作的困扰,如何有效应对信息迷雾成为亟待探讨的议题。[方法/过程]文章归纳信息迷雾的情报特征,构建情报刻画的工作模式,分析针对信息迷雾的情报刻画意义,探索应对信息迷雾的情报刻画工具。[结果/结论]情报刻画以促进情报感知的形式呈现,通过对情报事实和摹因的刻画实现对信息迷雾的抑制和甄别,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对决策的误导。

  • 石峰, 徐明, 巩浩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伴随大数据“5V”特点引发的数据“爆炸”、事实真相隐匿“双刃剑”效应的不断增强,在科技项目系统工程建设从需求分析到产品交付的整个科研过程中,对科技情报的知识广泛启发、方案清晰直达等迫切需求日益突出,可灵活聚合,且契合专业的体系化情报正在成为赋能科技项目系统工程建设过程的重要基础和骨干中坚。[方法/过程]文章围绕科技项目系统工程实施过程“V”字模型,锚定启发式牵引、案例式牵引两个切入点,创新探索专业化专家标定情报中心位+特征化算法拓展情报扩展圈的两步法,实践了适用于科技项目系统工程建设科研过程的情报知识簇解决方案,并结合智能化技术趋势,规划了基于大模型的情报知识融合中心发展突破口。[结果/结论]通过工程实践,验证算法有效性,并依据两步法在自研情报平台中快速构建了多个情报知识簇,增强了面向科技项目建设科研需求、设计前端过程的情报启发效果,以及面向科技项目建设研制集成、验证交付后端过程的情报案例参鉴效果,对于进一步发挥科技情报在体系工程层面的宏观效应,以及系统工程实施层面的方案构思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刘任烨, 于凯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情报感知作为情报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大数据时代如何运用智能化手段进行有效情报感知,为情报需求者提供线索指引、关系决策的“恰当信息”是当前情报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方法/过程]文章立足情报感知理念,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专家经验,设计并实践了一套完整的面向情报感知的国防武器装备领域知识图谱构建模式,开展了领域知识感知、语义智能检索、可视化感知与情报线索溯源等情报感知应用能力开发。[结果/结论]研究成果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多维度的智能化情报感知服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 林卓, 张福山, 陈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全球地缘冲突风险下,搭建自主可控的国防科技情报智能感知系统,对国家安全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决策支撑作用重大。开展融合大语言模型的国防科技情报智能感知系统建设研究,能提高情报获取效率和智能分析能力。[方法/过程]该系统通过自动采集分类更新,可以快速识别技术情报及专家情报;构建了庞大知识库和信息模型,融合大语言模型智能挖掘创新点和前沿技术。[结果/结论]该系统总体上实现了根据任务及时监测重要情报线索、深度挖掘支撑可信情报的证据及证据链、智能感知领域技术关键内容等功能,为国防科技情报工作在人工智能时代提质增效提供参考借鉴。
  • 段尧清, 李彦如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探讨政府数据不当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充分发挥政府数据价值,为加快“数字中国”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运用元分析对政府数据不当使用行为相关实证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提取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效应,确定条件变量;在确定条件变量的基础上,基于典型案例运用fsQCA探讨各影响因素的组态路径。[结果/结论]政府数据不当使用行为的9个影响因素之间形成8条影响路径,并呈现三种组合效用类型,分别为“多要素复合驱动型”“技术主导型”“内外双重加持型”。其影响效应是:政府数据不当使用行为的发生与核心条件不存在必然联系;技术发展水平在政府数据不当使用行为的发生机制里发挥重要作用;外部社会影响的复杂性和内部数据质量的多面性使得多因素之间形成不同的作用机制。

  • 赵需要, 姬祥飞, 樊振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分析政府数据开放到公共数据开放的嬗变有利于数据开放活动的健康发展,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方法/过程]在梳理政府数据开放和公共数据开放两者关系基础上,从创新扩散理论出发分析嬗变的三维度表现及嬗变动力。[结果/结论]嬗变动力共有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维度下的9个关键驱动因素,并提出了6个嬗变的趋势。
  • 李万星, 王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2022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名称正式改为信息资源管理,是学科建设和教育改革的标志性事件。目前对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认知还存在某些混乱和困惑。文章系统全面地梳理和回顾我国学术界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探索与认识的历程。[方法/过程]从我国早期信息管理学科改革的独特价值、21世纪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制的成熟完善、一级学科更名的理论探索与争论等方面对该学科的转型发展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结论]我国早期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改革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进入21世纪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教育和研究的制度化趋于成熟完善,但实际学科更名过程较为曲折。文章论述了一级学科更名推动学科整合扩容的重要作用,对不同的争议观点加以评述;提出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抽象规律研究,以促进新时代信息资源管理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讨论了学科改革史带来的启示并提出了对学科未来发展的建议。

  • 张海, 石晶, 孔晔晗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新文科和跨学科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厘清图书情报学理论方法跨学科影响力及形成机制,对于构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学术体系,促进跨学科融合发展,切实提升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学术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选取了28名非图书情报学科领域科研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和焦点访谈,借鉴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对原始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了图书情报学理论方法跨学科影响力成因要素研究模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图书情报学理论方法在跨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可以划分为:显性影响、隐性影响、导向影响和潜在影响4个维度。此外还发现,主体因素、学科因素、社会环境和学术媒介是影响图书情报学理论方法跨学科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图书情报学科需要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完善图书情报学科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扩大学术交流等切实提升图书情报学科学术影响力的对策与建议。
  • 高志豪, 郑荣, 张默涵, 魏明珠, 郑志扬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数据要素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我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交易和流通。构建基于数据信托的产业数据要素流通模式,对于提升产业数据要素安全有效流通,促进产业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和数据价值释放具有重大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在文献调研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产业运行实际特征,首先分析产业数据要素流通的动因,明确动力逻辑;然后提出纾解产业数据要素流通障碍之策,借力信托纾困;最后基于数据信托构建产业数据要素流通模式,完成模式重塑。[结果/结论]以“动力逻辑—信托纾困—模式重塑”为研究主线,聚焦我国产业数据要素,系统性地提出产业数据要素流通的阻碍和动力,以数据信托为基础,构建产业数据要素流通模式,以期实现高质量的产业数据要素流通,最大程度地发挥我国产业数据要素价值。
  • 俞立平, 曾华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学术评价中,权重赋值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问题被忽视了。[过程/方法]文章将质量诊断的思想引入到学术评价,提出了学术评价权重赋值质量诊断的理念,并建立了理论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对权重赋值对学术评价结果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结论]必须充分认识学术评价权重诊断的重要性;应建立全方位多步骤的权重赋值质量诊断体系;客观赋权方法在权重诊断时不占优势;权重赋值质量诊断思想也可拓展到所有多属性学术评价领域。
  • 郭亚军, 庞义伟, 周家华, 张鑫迪, 李泽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知识服务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研究具身智能知识服务的理论逻辑、技术基础、体系框架和应用前景,可以为知识服务领域提供新的理论参照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深刻理解具身智能知识服务的在场性、主动性和连接性特征。进一步分析以元宇宙、AIGC、数智人和人形机器人等作为技术基座所构建的具身智能知识服务体系框架,涵盖具身知识的生成、加工、传播、反馈等要素,并探讨具身智能知识服务在教育培训、公共文化、文化旅游和医疗健康等不同服务场景中的应用。[结果/结论]分析具身智能知识服务体系框架的构建和应用图景,有助于建立更全面和智能的知识服务网络,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提高具身智能知识服务的效能并推动具身智能知识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 李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演进轨迹需与国家安全边界拓展的趋势相一致。情报职能与情报边界拓展的互动中需要引入新技术。研究类ChatGPT人工智能在情报边界拓展过程中对情报工作的赋能效应及伴生风险,对创新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治理范式具有现实意义。[方法/过程]以描述性研究的方式梳理ChatGPT运行的底层逻辑、应用技术,研判类ChatGPT人工智能介入下未来国家安全情报工作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实现情报领域的技术规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结果/结论]类ChatGPT人工智能是对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一次重大赋能,但技术局限性可能导致证伪困境、职能“错位”、竞争加剧等风险。需考虑从价值理念、制度构建、技术落地入手,坚持以人为本的情报理念,彰显人的主体地位;发挥法律制度的“兜底”作用,促进技术善治;推动情报工作中技术应用,以实践检验技术。
  • 董坤, 郭锐, 田常伟, 林艳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精准布局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构建面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精准布局的情报支持框架,以进一步发挥情报研究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方法/过程]融合多源信息数据,利用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多种情报方法,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系统识别与解构,深入剖析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布局的优势与薄弱环节,并制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精准布局策略。[结果/结论]集识别、解构、诊断、布局于一体,可有效提升情报分析效率,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精准布局提供可复制、可参考的通用方法流程。[局限]需要结合更多应用场景加以实践和改进,在提高语义挖掘精准度、全景可视化设计、布局现状动态诊断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 晁晓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虚假危机信息类型复杂,利益牵扯甚广,传播动机较为分散与隐蔽,有必要从溯源角度进行主体识别与动机叙事研究。[方法/过程]首先,在确定文本情感值、实体数、时序率、聚类簇与重叠量5个识别要素的基础上,设计深度隐晦语义理解、虚假危机信息判别、关联主体锁定与主体确证流程实现虚假危机信息传播主体识别功能,并通过画像对特征予以暴露。然后,以事理图谱为底座,在意图理解基础上构建动机叙事模型。最后,将两种方法糅合后开发自适应可视化操作界面以提升应用效率。[结果/结论]以“5·23卡塔尔立场声明”事件信息为例开展实证,结果表明此研究方法能够识别煽动型、造势型、转化型、侦查型与钳制型5种传播主体,动机分别集中在意见价值共鸣、宣扬自身力量、破除信息壁垒与渗透官方作业等方面。方法对比实验表明,文本设计较于其他方法具有更佳性能,然而仍有优化余地,如主体特征暴露与动机叙事粒度还有待提升。
  • 杨洋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公众诉求表达多样化、内容分散化和治理复杂化的问题,需要提高政府舆情应对的精度和效率。[方法/过程]融合LDA模型和fsQCA方法,搭建了“数据基础层→主题画像层→模式归因层”的研究框架,通过主题聚类可视化呈现和主题权重赋值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公众诉求主题画像的刻画,并基于归因理论,以事件主体、事件危害、事件详情、受害群众、救援响应、媒体报道、应急处置为条件变量,以事件影响力为结果变量,揭示突发公共事件公众诉求的组态路径和内在模式。[结果/结论]低事件详情是高公众诉求发生的必要条件,得到了4条高公众诉求的组态路径和6条低公众诉求的组态路径,归纳了两种高公众诉求归因模式(内部主导模式和外部助力模式)和两种低公众诉求归因模式(事件化解模式和媒体缓释模式)。

  • 孙钦莹, 刘思彤, 马海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应急情报是应急管理的智慧积累和关键要素,对其采集、存储、共享、分析、追溯等环节进行规范治理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区块链技术和端边云架构为应急情报治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技术支持,能够解决应急情报治理中信号识别困难、情报共享滞后、事后追溯受阻等问题。[方法/过程]结合应急情报治理的技术驱动、组织变革、环境优化、数据解构特质,基于TOE框架分析应急情报治理要素,融合区块链技术融合端边云架构构建应急情报治理体系,建立联盟链、私有链、边缘云和云端之间协同交互的治理运作方式,并从情报收集与存储、情报处理与预警、情报共享、情报服务、情报评估、情报溯源6个环节对应急情报治理流程进行阐述。[结果/结论]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共识机制及端边云架构的位置优势、计算优势,能够保障应急情报治理过程中情报存储安全、应急响应速度、情报服务效能及情报共享速率,能够提升应急情报治理效率。
  • 王凯, 刘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交叉学科内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是科学计量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其对探究跨学科知识融合趋势及科研人员影响力的测度与评价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影响力度量方法普遍存在着论文引用的载体单一化、传播单向化,并且没有考虑学者领域交叉程度等问题。[方法/过程]通过提取学者自身的领域信息特征,把影响力双向传播引入论文引用网络中,提出了一种融合论文引用传播与学者信息传播的交叉领域学术影响力识别方法(IPCSI),该方法首先通过量化t时刻节点文献的学科交叉度,构建学者—论文交叉度矩阵,在此基础上将引证文献对节点文献的引用传播作为影响力连边,计算t+1时刻引文因子向量,利用图上排序算法实现学术影响力的后向引文传播。其次,从学者间合著领域相关性视角,通过增加以学者自身为传播载体的学者影响力连边,计算t-1时刻学者因子向量,模拟该时刻下学术影响力的前向信息传播。最后,通过同时建模论文引文传播与学者信息传播,客观再现学术影响力的前序与后序传播过程,并采用调和计量方法分配学术贡献度,最终完成学者影响力双向传播的量化分析。[结果/结论]在真实数据集上验证了IPCSI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结合论文引用粒度与学者信息粒度,能够丰富交叉领域内学术影响力的传播路径,提升学术影响力评价的准确性。
  • 张雪, 张志强, 朱冬亮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识别学科交叉前沿主题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有助于了解学科内部结构,挖掘领域重点部署方向,为未来创新性、突破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产出论文分别作为前端、后端数据,首先,从三个维度测度项目学科交叉度,遴选领域学科交叉项目;其次,从主题关注度、新颖度等方面构建研究前沿主题识别指标体系,对学科交叉主题进行二次遴选,满足阈值的即为学科交叉前沿主题;再次,对比时间序列分析模型ARIMA和LSTM主题拟合效果并选择误差最小模型对学科交叉前沿主题进行趋势预测分析;最后,以生物科学领域为例对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实例验证。[结果/结论]生物科学领域在纳米生物学技术、全球变化和海洋环境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及壶菌病与两栖动物多样性方面有较好发展前景。经专家咨询和已有研究对比分析,该方法可有效识别领域学科交叉前沿主题,并对其未来研究趋势走向有一定参考借鉴。

  • 秦春秀, 何红乐, 刘亚希, 马续补, 王玉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科技创新进程的加速与深入,科研人员的知识需求逐渐呈现出深度化、模糊化等特征,其知识搜索也大多表现为一种探索性的搜索过程。研究科研人员探索式搜索任务类型与特征有利于细粒度揭示科研人员信息需求特征,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精准化知识服务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科技知识共享,加快科技创新进程。[方法/过程]以集成电路领域为例,文章采用关键事件技术法和在线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收集,同时基于多重信息搜寻时段模型进行内容分析和编码,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结论]集成电路领域探索式搜索包括两种任务类型(学习型和研究型)及其13种任务子类型,其中,来源、搜索频率、知识储备需要、复杂度的知识维度和认知维度5个任务属性与任务子类型显著相关,同时各任务属性间的共现结果体现了最常见的任务属性组合。本研究将为更好地理解科研人员的领域知识需求,以及开展后续的科研人员信息搜索行为研究和搜索系统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 陈添源, 梅鑫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构建多源数据融合获得细粒度的用户画像标签,加强和提升服务场景的用户画像识别与精准推荐,对于洞察用户需求、开展群体精准营销、提高用户忠诚度等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方法/过程]融入服务场景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用户画像识别与推荐分析框架,以用户价值模型RFM重构表征用户行为的RFCLS标签,采用LDA模型提取用户资源使用偏好的文本语义标签,继而将用户属性、用户行为和资源使用偏好等多源异构数据汇聚成用户画像标签体系后,选取随机森林模型对不同标签组合展开用户画像识别的模型训练和分类性能评估。[结果/结论]实证研究表明,与单一的数值型或者文本型画像标签体系相比,多源数据融合的用户画像模型提升了用户画像识别和分类的精准度,有效支撑高校图书馆开展更为针对性的营销服务策略和个体精准化服务推荐。
  • 周红磊, 张海涛, 栾宇, 苏欣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丰富的互联网数据为洞悉真实事件提供了多维视角,快速识别突发事件并准确判断其所属类别,有助于各级政府及应急管理部门高效地管理应急情报资源。[方法/过程]文章构建了基于文本—图像增强的突发事件识别及分类的理论模型;通过文本卷积神经网络、视觉几何群网络搭建深度神经网络共同组成MultiDNN模型;最后以真实的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结论]通过文本、图像相互增强,多模态特征融合能够提升突发事件识别及分类的准确率,同时在小样本数据的任务处理中仍有良好效果,证明不同模态的数据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对其融合处理能够提供比单一模态更为准确和全面的信息分析。
  • 时倩如, 李贺, 沈旺, 刘嘉宇, 田聪淼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针对缺乏辅助信息的场景,为更好地挖掘用户偏好,从用户项目间的交互信息中挖掘高阶关系特征,并综合考虑全局和局部层次上的交互关系,提出一种基于高阶和低阶交互关系的深度学习推荐模型(HLRec)。[方法/过程]从原始交互数据中构建超图和二分图两种子图,分别显式建模用户项目间高阶和低阶交互关系;使用关联矩阵表示高阶交互关系特征,异构图神经网络提取低阶交互关系特征;融合高阶与低阶交互关系特征,并输入到深度生成模型变分自编码器(VAE)中学习用户和项目的表示向量;根据模型预测的用户项目间匹配概率完成Top-k个性化推荐。使用公开数据集MovieLens1M验证提出的模型。[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Top20推荐中,与相关基线模型相比,本文模型的Recall、Precision和NDCG分别提高了4.18%、3.20%和3.41%。
  • 李轩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欧盟数据中介制度是旨在通过技术、法律或其他手段在不确定的数据权利人与数据需求者之间建立以数据共享为目的的商业关系的服务,对于激发我国数据要素潜能,助推数据要素市场化具有积极借鉴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欧盟《数据治理法》立法说明和新闻报道探寻欧盟数据中介制度发生的背景以及主要创新,通过对《数据治理法》的规范分析探究数据中介制度的基本内容,通过案例分析数据中介的基本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数据中介制度的借鉴路径。[结果/结论]借鉴欧盟数据中介制度相关经验,提出完善我国数据中介制度应从探索数据中介服务新形式、强化对数据中介服务机构的信任以及推动制定数据互操作性标准三方面着手。
  •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