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3年, 第46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3-08-30
      

  • 全选
    |
  • 赵蓉英, 朱伟杰, 黄河, 陈文欣, 王筱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计量学是在以社交媒体为场景的网络环境下呼之欲出的计量学分支学科,围绕社交媒体这一新的信息载体,研究社交媒体用户之间及其与信息的交互特征与规律,揭示网络信息在社交媒体层面的分布规律与传播效果,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方法/过程]以受众广泛的社交媒体Twitter为例,从Twitter提及基本特征出发,对9476篇文献信息以及对应的1474898篇推文和451567条用户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揭示Twitter提及特征、提及行为规律和数据累积模式。[结果/结论]顶尖期刊的Twitter提及覆盖率更高,与通用学术交流平台存在相似的国家和地区分布特征;提及用户粉丝量分布呈明显的帕累托效应,且用户粉丝量与分享型提及、交流型提及的占比正相关,与支持型提及负相关;Twitter提及往往发生在正式发表之前,提及半衰期为6.02天,论文在出版后的第7天开始长期提及持续性趋于平稳。
  • 胡峰, 沈瑾秋, 杨洋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应急情报分析中的认知偏见是造成分析“故障”的主要因素,结构化分析的引入可以克服应急情报分析中的认知偏见。[方法/过程]在对结构化分析的出场逻辑、概念和具体方法进行规范性研究的基础上,以城市水灾害突发事件为例,根据突发事件演化周期的三阶段理论,逐一阐释了不同阶段应急情报分析的认知偏见及引发的分析失误,据此提出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应对策略。[结果/结论]针对应急情报分析在黑箱阶段“过高估计”的认知偏见及“预测失灵”后果、灰箱阶段“满意策略”的认知偏见及“研判失效”后果、白箱阶段“积极偏差”的认知偏见及“评估失实”后果,提出结构化分析的应对方法:角色扮演法、竞争性假设分析法、“魔鬼代言人”。
  • 郭永辉, 冯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创新的新发展、新变化,提出了一种科技情报新型服务形式,即嵌入式服务。[方法/过程]基于嵌入理论,剖析了科技情报嵌入式服务内涵,分析了科技情报服务的嵌入制度基础、嵌入技术基础和嵌入需求基础。构建了科技情报嵌入式服务体系框架。从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情境嵌入三个不同维度视角,提出了不同的科技情报嵌入服务模式。[结果/结论]提出了提高情报服务双方的嵌入认知、建立丰富的多维数据资源池、提高科技情报服务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加强服务双方的信任和共生关系、制定相关法律政策等策略,以推动科技情报嵌入式服务发展。

  • 俞立平, 黄梦亭, 金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近十年来,我国科技评价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提出破除“五唯”“SCI至上”“重量不重质”等顽疾,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代表作评价制度已经成为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方法/过程]文章梳理了我国代表作评价制度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现状,并从代表作评价制度的有效性和有限性出发,分析了代表作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业界和科技评价界共同思考解决。[结果/结论]“五唯”问题可能是个伪问题;传统评价方法与代表作评价应结合使用;完善科技管理机制是解决科技评价问题的根本办法。

  • 孙瑞英, 陈宜泓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公共数据开放政策在透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对现阶段我国的公共数据开放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价,将会促进今后相关政策制定和改进优化。[方法/过程]以2015年以来制定的我国公共数据开放政策为研究对象,分析政策内容,并参考PMC模型相关研究的评价指标,构建公共数据开放政策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选择5项省级典型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的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表明,5项省级典型的政策文本中P2(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P5(广东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属于良好水平,P1(山东省公共数据开放办法)、P3(四川省公共数据开放技术规范)、P4(广西政务数据共享和公共数据开放工作计划的通知)为及格水平。虽然各省的公共数据开放政策整体评价效果较好,但在“政策性质”“政策内容”“政策评价”和“政策目标”等方面的改进空间依然很大。
  • 余厚强, 王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测度美国科技评价体系的发展进程,有利于从全局视角把握美国科技评价的发展方向,对我国建设新时期科技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方法/过程]基于政策文献计量分析,以1945年7月—2022年1月美国联邦政府、国会等部门发布的国家科技评价政策为研究对象,探究科技评价体系的发展阶段和不同阶段下政策焦点主题的演变。[结果/结论]美国科技评价体系的发展进程可分为初建探索期、规范修正期、创新发展期和改革完善期4个阶段,当前正处于科技评价体系的改革完善阶段;美国历年来科技评价的焦点是项目评审、科研机构管理和科研资助,政策重心已逐渐从围绕科技人才、项目资助的事后评价,转变为对科研机构、科技计划或项目的事前、事中评价。


  • 谢珍, 马建霞, 胡文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针对被引频次指标在学术论文评价中的局限性,提出基于多维度引用特征的学术论文评价方法,提高引文指标在单篇论文评价中的可靠性。[方法/过程]通过被引频次标准化消除学科、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作为频次指标;通过引用主体的重要性、引用时间跨度、引用强度、引用位置、引用情感、主题相似度6个维度的引用特征,区分不同引用中被引文献对施引文献的作用,作为特征权重;将频次指标和特征权重相结合,对学术论文进行定量评价。[结果/结论]改进基于引用的学术论文评价方法,有效解决被引频次指标对所有引用同等对待的问题。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比被引频次指标更加合理,还能更细致地剖析论文的被引特征。

  • 万益嘉, 顾立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针对期刊出版界的战略调整、业务变化以及论文版本等问题,结合国家文献情报产业的发展需求,从数据供应链角度提出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和分析思路。[方法/过程]对数据供应链分析框架进行延伸和扩充,系统化地延伸为闭环,提供相对完整的数据供应链图景;运用多重案例次级资料分析法,分析相关数据产品及其背后的结构形式,详细描述相关的案例细节。[结果/结论]以数据思维考虑期刊出版,健全的数据供应链能够反哺期刊产业,支持本土期刊健康发展。把握数据供应链的整体流程,厘清各产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均有重要意义。
  • 支凤稳, 彭兆祺, 程镇朝, 马小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调研京津冀地区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IRM)学科人才需求现状,以期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方向指导。[方法/过程]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网络爬虫和人工筛选的方式获取招聘信息,并使用自然语言处理、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招聘单位性质、地区分布、学历和工作经验需求、岗位类型以及人才技能需求的特点。[结果/结论]招聘单位主要为私企,单位所在地以北京地区居多;学历需求以本科为主,短期工作经验的需求较多,且招聘单位对学历较高者可降低其工作经验要求;招聘单位对IRM人才的技能需求主要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且IRM技能的适用性较广。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面向需求的IRM学科人才培养路径。

  • 张洋, 常赵鑫, 宋昊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解构学术社群创新催化能力概念,测度并分析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学术社群的创新催化能力。[方法/过程]构建学术社群创新催化能力测度模型,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为数据源,基于作者研究兴趣相似性识别学术社群,利用测度模型测度并分析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学术社群的创新催化能力。[结果/结论]学术社群创新催化能力具有二维结构,可从内生性溢出催化和外生性扩散催化两方面进行综合测度。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学术社群中,催化者在学术创新活动中均能发挥较强的催化作用,且高水平催化者还具有跨社群特性。学术社群创新催化能力测度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学术社群中的核心成员。
  • 冉从敬, 李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构建基于LDA的企业竞争对手识别模型,在海量同领域企业中精准识别竞争对手,剖析其技术发展领域,为企业制定竞争策略提供情报支撑。[方法/过程]首先,根据技术领域与目标企业下载专利数据;其次,将目标企业与相同技术领域企业专利数据合并,对专利摘要进行主题建模并借助LDAvis可视化工具与相对接近度计算识别潜在竞争对手;最后,借助LDA模型、困惑度与主题相似度计算潜在竞争对手技术多样化指数(TD)与技术专业化指数(TS),通过竞争力气泡图识别竞争对手类型,从而完成竞争对手识别模型的构建。[结果/结论]构建的企业竞争对手识别模型可以较好地识别出目标企业的竞争对手,并建议目标企业应积极对标竞争对手的技术领域,制定相应发展战略,从而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王翼虎, 白海燕, 孟旭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大语言模型的爆火为智能问答系统带来了颠覆性变革,给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创新方向。文章旨在探究大语言模型在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中的实际应用方案,并评估其生成答案的效果,以期为图书馆的智能化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基于ptuning的大语言模型微调方案提高模型的智能性,根据问答数据构建本地知识库以规范模型内容生成,并利用langchain应用框架构建咨询系统,最后设计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综合效果评估。[结果/结论]通过大语言模型微调+langchain本地知识库的联合应用方案,既能发挥模型生成内容的智能性,同时生成内容得到正确规范,生成答案BERT Score的F1值达到0823,验证了其在参考咨询服务中的可行性,为智慧图书馆的AI革新提供创新方向。

  • 梁瑞文, 毛进, 芦昆, 李纲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究生物医学领域技术方法使用的增长模式,揭示用于表征技术方法的术语所固有的概念特征对其知识增长模式的影响关系。[方法/过程]采用《医学主题词表》词表E05分支术语表征生物医学领域的技术方法知识,对PubMed 1975—2018年发表文献中的该类术语进行分析,对术语的词频变化曲线进行函数拟合,揭示技术方法的知识增长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性检验和无序多分类逻辑回归,探究了概念类别多样性、内涵多样性、概念专指度3个概念特征层面对技术方法知识增长模式的影响关系。[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生物医学领域的技术方法知识呈现出倒U形、正U形、指数递增形、指数递减形、线性递增形、线性递减形6种增长模式;3个概念特征都会对领域技术方法的知识增长模式产生显著影响,与生物医学领域生命健康、疾病治疗、改善医疗保健等根本研究问题相关的技术方法更可能受到持续关注和使用。概念特征的引入考虑了领域背景以及术语间的语义关联关系,从内在视角解释了领域内技术方法的知识增长过程。

  • 单晓红, 韩晟熙, 刘晓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颠覆性技术对技术和市场具有双重影响,无论是对科技发展还是市场结构调整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准确识别颠覆性技术能够解决可能出现的技术壁垒,对国家和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技术主题的演化趋势和演化形式两个维度提出颠覆性技术识别框架。首先,利用LDA模型和基于全局和局部影响力的社区探测方法识别领域内的技术主题。其次,基于颠覆性技术的“突变性”和“融合性”特征,引入技术主题时序共现网络和主题引用网络对主题间的演化趋势和演化形式进行判别,实现颠覆性技术的识别。最后,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验证提出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该方法能够准确实现颠覆性技术的识别,研究识别出人工智能领域的7项颠覆性技术,包括“机器人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应用”“相关领域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主题”“仿生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自动无人智能系统”“自动驾驶技术”“服务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和“机器人部件优化技术”这有利于我国抓住科技创新主动权,加快颠覆性技术布局。

  • 梁少博, 韩路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媒体APP的不断普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用户移动搜索的重要平台。对社交媒体APP用户的移动搜索体验展开研究,有助于完善用户移动搜索体验,丰富相关理论研究。[方法/过程]基于用户完整搜索过程(如目的、动机、搜索过程、结果采纳等)设计访谈问题,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构建社交媒体APP用户移动搜索体验理论框架。[结果/结论]用户个体、信息特性、系统3个主范畴对用户在社交媒体中移动搜索体验产生直接的影响;使用环境对用户个体产生影响,特别是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而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研究结论对社交媒体APP改善搜索功能、提升用户搜索体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周欢, 张培颖, 王嘉仪, 邹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结合超网络理论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态势感知及传播分析,有助于健全高校舆情治理体系,实现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方法/过程]首先,基于超网络理论构建包含社交、时序、情感、话题和观点5层子网的舆情超网络模型;然后,通过超边相似度聚类发现舆情主题,通过超边排序识别关键节点,以此感知舆情态势,并在此基础上挖掘舆情传播路径;最后,以“翟天临事件”为例展开高校网络舆情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文章提出的舆情超网络模型能够有效发现更具解释性的舆情主题,从不同视角解读舆情传播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从而更好地描述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和传播特点,为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刘鹏, 闫煜析, 冯立杰, 王金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精准把握用户需求以引导企业高效开展产品创新,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此,开展了用户需求导向下基于三级技术功效矩阵的产品创新机会识别路径研究。[方法/过程]首先,针对目标产品领域进行用户评论数据与专利数据的收集及预处理;其次,利用LDA主题模型对评论数据进行主题聚类以挖掘重点用户需求;再次,运用Stanford Parser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专利数据中提取SAO结构,从中识别技术词与功效词并分别进行主题聚类,以构建技术功效视角下的三级语义知识库;最后,以重点用户需求导航,并以三级语义知识库为数据源,构建三级技术功效矩阵,识别具有较高创新价值的产品创新机会。[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构建的产品创新机会识别路径能够为企业精准高效开展产品创新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 曾子明, 李青青, 孙守强, 李婷婷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网络舆情信息复杂,多事件之间存在耦合现象,提出利用多属性融合的事理图谱揭示舆情事件发展脉络和演化规律。[方法/过程]以“西安疫情”为实验数据源,提取事件情感因子、事件影响力、事件持续时间等多维属性特征,采用规则模板和语义聚类算法构建舆情事理图谱,从多维视角揭示舆情演化规律。[结果/结论]多属性融合的事理图谱不仅可以从事件链角度揭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路径和发展方向,而且可以从多维视角识别舆情动态发展中的关键事件,为舆情管控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进行舆情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局限]未考虑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因果事件对。
  • 金燕, 徐何贤, 毕崇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为解决虚假健康信息自动识别效率低、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多特征融合的虚假健康信息识别方法。[方法/过程]首先,从内容特征、情感特征、发布者特征3个维度构建虚假健康信息特征指标体系;其次,分别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特征提取,并转换成可处理的结构化数据;再次,基于LightGBM分类模型融合多特征属性,实现虚假健康信息自动识别;最后,以微信公众号上的健康信息为例进行实证验证。[结果/结论]该方法在微信公众号数据集实验的准确率达到9222%,判别效果优于基于内容、情感、发布者等单维特征的识别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工识别存在的及时性差、效率低、数量有限等问题,能够更全面、更接近人工识别准确率地实现虚假健康信息自动化识别。

  • 姚茹, 乌吉斯古楞, 张学福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从知识流视角揭示研究前沿核心主题与发展主题知识吸收与扩散过程,分析其演变规律及关键节点,以期为研究人员深入开展前沿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方法/过程]首先,基于共被引理论获取研究前沿核心文献和施引文献集合,通过主题聚类识别前沿核心主题和发展主题两类知识节点;其次,对知识节点进行向量化表示,通过计算知识节点间相似度构建知识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依据知识节点类型和节点关联关系识别研究前沿知识流动的6种类型;再次,利用EChart平台对主题演化状态进行可视化;最后,以“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其在农作物中的应用”研究前沿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并结合近年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内容、相关前沿发布情况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基于核心主题和发展主题,从知识流的视角对主题演化状态进行分析,能够识别前沿主题演化路径及发展的关键节点,有助于探索研究前沿可能的创新切入点,开展前瞻布局,把握前沿机遇。

  • 何劲, 王曰芬, 傅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专题情报研究中,基于不同的构造方式获得满足需求的“高价值密度”“低数据规模”的数据集,是情报研究质量与情报研究结论可靠的前提保障。[方法/过程]以军事装备与技术情报无人系统专题研究为例,采用数据特征抽取、标签统计,数据特征重合率、秩相关系数计算等方法,对专题情报研究常用的精确关键词检索、主题词集检索、限定性文献匹配三种数据集构造方式,通过分析国家、装置、主题等情报要素,考察比较不同数据集在数据分布上的差异性。[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结合具体任务场景(如处于不同研究阶段、满足工业、装备等不同视角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据集构造方式或在同一构造方式下调整不同检索策略,可以在情报研究的效率和质量之间获得一个更好的平衡。

  • 耿海英, 张建东, 杨立英, 沈哲思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梳理算法构建论文层次学科分类体系相关研究,归纳总结现有研究尤其是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首先,界定算法构建论文层次学科分类体系的概念和内涵,从3个阶段梳理其发展历程。其次,根据构建流程从构建数据关系、聚类方法和描述学科领域几个步骤整理相关研究。最后,梳理学科分类体系特点,以及在构建领域数据集、描述学科结构和学科标准化等方面的应用,指出目前各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结果/结论]算法构建论文层次学科分类体系及其应用目前仍然是科学计量学的前沿问题。随着分类数据可获取性提高,论文层次学科分类体系的接受度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但依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①由于缺少广泛认可的大范围的金标准数据,目前算法构建的论文层次分类体系的准确性还存有争论,相似度算法的优劣还未有统一结论;②以计算得到的关键词给聚类结果进行命名是目前的主要方式,但可读性较差,不利于使用者快速了解各类别内容;③在应用中与其他分类体系的比较研究还较少,没有充分揭示论文层次分类体系的特性。未来可在构建领域数据集、描述学科结构和学科标准化等主要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结合深度学习的文档表征技术和文档总结技术解决传统算法的不足,并探索论文层次的人文社会科学分类体系构建。
  • 王雪芬, 赵宇翔, 卢珂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网络成瘾、网络霸凌、虚假新闻等社交媒体的“暗面”对社会造成了负面或有害影响,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探讨社交媒体暗面背后的非理性信息行为本质对缓解社交媒体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分析信息行为的“非理性”内涵,归纳出非理性主观体验及问题性信息行为两大研究脉络,构建并解析社会技术系统视角下非理性信息行为分析框架。[结果/结论]现有研究大多从认知科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分析非理性信息行为的影响机理,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地从社会技术视角寻求影响源,且可以更多地开展以现象为中心的问题化探索,以便更好地理解与使用社交媒体。
  • 2023, 46(8): 202-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