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网站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导航切换
情报理论与实践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组织机构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情报学进展》
简介
目录
投稿指南
投稿指南
出版协议
论文模板
保密审查证明
出版政策
出版道德声明
AI生成内容政策声明
广告服务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47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4-12-16
全选
|
Select
薪火相传 守正创新 ——《情报理论与实践》创刊60周年
王忠军
2024, 47(12):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服务学科铸丰碑,守正求新创辉煌——《情报理论与实践》近十年载文的计量分析
邱均平, 张廷勇, 徐中阳
2024, 47(12): 2-10.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值此《情报理论与实践》(ITA)创刊60周年之际,分析和总结近十年来该刊的学术动态,揭示其学术地位、学术成就及学术影响力。[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计量法、社会网络分析法、BERTopic模型等方法对ITA在2014—2023年间刊发的全部学术论文数据进行统计,从基于发文视角的核心作者、作者合作、基金资助和基于主题视角的研究主题识别、研究方向演化趋势以及基于引文视角的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方面对ITA的载文质量、知识传播、学术影响方面的表现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ITA的发展趋势。[结果/结论]研究表明:近十年来,ITA拥有一支实力强大、来源广泛、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的作者队伍且作者间具有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其刊载的研究成果紧跟时代、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形式多元,能有效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的多样化需求,具有广泛且不断扩大的学术影响力,是当之无愧的业界标杆。
Select
《情报理论与实践》创刊60周年代表性论文评价研究
张洋, 谢迎花, 余厚强
2024, 47(12): 11-15.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情报理论与实践》创刊60周年之际,回顾期刊发展历程,对刊载的学术论文开展科学评价,对于期刊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中国知网收录的《情报理论与实践》数据(1980—2024年),综合论文影响力、作者影响力和机构影响力来筛选《情报理论与实践》在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论文。[结果/结论]形成《情报理论与实践》60篇代表性论文。
Select
我国应急情报工作进展研究:以《情报理论与实践》刊文为例的实证分析
王曰芬, 蔡聪聪, 李媛媛
2024, 47(12): 16-24.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中,应急情报工作担负着重要职责。厘清应急情报工作发展的阶段、特征及主要研究内容,对于促进其强有力地承担我国新时期发展的重大任务具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采用宏观整体概述与微观重点解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透过典型突发事件产生的影响、相关管理机构的设置、政策及法律法规文件的出台,将应急情报工作的进展划分为初始化萌芽、体系化建设、信息化发展和智慧化创建4个阶段,论述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其次,重点以《情报理论与实践》(ITA)的相关刊文为例,从刊文数量、研究力量、研究主题与刊文被引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针对应急情报工作的核心构件,研究应急情报体系的基本框架及运行的支撑理论。[结果/结论]应急情报工作进展特点通过ITA刊文数量和研究主题及演化得以体现,ITA刊文的研究力量及被引分布揭示出情报学领域在应急管理研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与ITA在其中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Select
我国情报学发展脉络 ——基于《情报理论与实践》创刊60年文献主题识别与演化研究
肖连杰, 徐绪堪, 常凯, 胡雅萍
2024, 47(12): 25-35.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正值《情报理论与实践》(ITA)创刊60周年之际,从主题挖掘的视角回顾ITA发文内容,为了解我国情报学发展脉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按照期刊名,在中国知网采集ITA所有学术论文题录数据,检索时间范围为1980—2023年9月,以5年为一个考察窗口,共划分为9个阶段。采用BERTopic主题模型进行主题识别,分别考察全局和阶段主题分布、主题强度演化和主题内容演化特征。[结果/结论]ITA理论性文章占比稳定增长,促进了学科理论的繁荣发展;ITA办刊方向十分明确,办刊特色较为鲜明,自创刊起,始终关注国家科技发展需求,紧密跟踪国内外科技创新动态,创刊初期就致力于情报工作、科技情报和竞争情报相关研究且坚守至今;ITA展现出较为宽广的学术视野和丰富的知识体系;在不同时期,ITA始终把握学科研究核心、引领学科前沿;新兴技术密集涌现,正逐渐重塑学科研究范式,新兴技术为ITA研究主题的多样性和交叉性注入新血液,并推动了研究主题的加速演化。
Select
从《情报学进展》创办30年载文内容看我国情报学发展历程
化柏林, 王英泽, 王晨曦
2024, 47(12): 36-42.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情报学自20世纪诞生以来经历了70余年的曲折发展,尤其在90年代后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大变化。《情报学进展》反映了情报学学科年度和一定时期内进展状况,其载文内容有着较高的分析价值,可以客观反映近30年来情报学学科研究动态、发展变化与研究趋势。[方法/过程]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结合BertBiLSTM、LDA与Word2Vec等模型,对《情报学进展》自创办以来所有载文数据进行文本分析。[结果/讨论]围绕描述统计分析与演化趋势分析展开讨论,把握学科整体发展脉络与研究热点变化,总结讨论了情报学在不同时代的重点研究领域、新技术支撑下具有潜力的研究领域和长时间较少受到关注的领域,并围绕情报学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Select
网络健康信息求证检索行为及态度变化研究
黄崑, 郭琼皓, 胡文瑾, 周辰语
2024, 47(12): 43-53.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讨用户求证网络健康信息的检索行为及态度变化问题,有助于促进科学观点的形成。[方法/过程]通过实验研究,随机招募40名大学生完成4个健康信息求证任务,分析求证检索行为、体验及其与态度变化的关系。[结果/结论]网络健康信息求证检索主要使用搜索引擎,检索式以关键词组配式、疑问句式和陈述句式为主,非专业用户检索词以一般性词汇为主。检索式调整策略中,平移、缩检策略合计占60%左右。鉴别信息主要评估可理解性、比对其他信息源的一致性以及信息内部特征。求证检索后,近70%用户检索过程中态度产生方向改变,10%左右用户产生同方向的态度改变,前测态度未引起选择性接触行为,用户态度变化与所接触观点及接触时长有关。态度改变用户任务完成满意度显著高于未改变用户。最后,从用户、技术和平台角度提出促进健康信息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Select
内容社交平台赋能用户日常健康信息获取行为 ——基于App漫游法和关键事件技术法的质性分析
宗慧源, 赵宇翔, 宋士杰
2024, 47(12): 54-62.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意义]移动互联时代,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内容社交平台开展日常健康信息获取(如主动信息搜寻、信息偶遇等),进而满足其健康信息需求。然而,目前对内容社交平台如何赋能用户的健康信息行为的研究尚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为内容社交平台的健康信息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小红书为例,基于示能性理论框架,首先通过App漫游法提炼平台可能提供健康信息服务的相关功能,然后招募15名参与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使用关键事件技术法进行编码分析,最后将析出的用户健康信息需求、示能性与平台功能相映射。[结果/结论]分析得到12种主要平台功能、10种用户健康信息需求和6种示能性,并进一步构建了用户使用小红书这类内容社交平台获取健康信息的“信息需求—示能性—功能”框架。研究结果为理解用户将小红书作为日常健康信息获取渠道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信息需求和行为提供了参考。
Select
公共数据开放中隐性数据安全风险治理机制的构建及其实现
周 毅, 郭朗睿
2024, 47(12): 63-71.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公共数据开放中数据关联和情报感知带来的隐性数据安全风险,对国家安全和数据主权影响深远,需要构建针对性的治理机制。[方法/过程]构建以行动者主体为中枢、以技术赋能和制度赋权为支撑的隐性数据安全风险治理机制框架,按照协同治理、能动治理思路分析其构成内容、运行表现和实现途径。[结果/结论]协同能动的隐性数据安全风险治理机制由行动者协同机制、技术治理机制、制度治理机制组成,具有从常规到例外、从静态到动态、从一元到多元、从局部到整体的运行表现,它们在实现途径上各具特点,需要融合三重治理机制并嵌入数据治理全流程加以实现。
Select
安全情报视域下系统安全韧性模型研究
王秉, 齐梦炜, 史志勇
2024, 47(12): 72-77.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当今不确定时代,安全威胁的种类及涌现形式呈现庞杂多变性,安全威胁的叠加和级联传导效应愈加凸显,这对系统应对安全威胁与适应不确定环境的安全韧性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全面、精准、高效和前瞻地获取安全情报是提升系统安全韧性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开展基于安全情报视角的系统安全韧性研究意义重大。[方法/过程]首先,分析安全情报视域下系统安全韧性的内涵;其次,分析系统安全韧性作用过程中安全情报的价值;最后,构建与解析基于安全情报的系统安全韧性模型。[结果/结论]从安全情报角度看,系统安全韧性是指安全情报驱动的系统安全感知、响应、适应、恢复与优化能力的综合统一。基于安全情报的系统安全韧性模型包括基于安全态势情报的系统安全态势前瞻感知、基于安全威胁情报的系统安全威胁敏捷响应、基于安全决策情报的系统安全应变模式适应、基于安全执行情报的系统安全状态有序恢复,以及基于安全综合情报的系统安全综合能力提升5个层次。
Select
元宇宙视角下科研大数据初生研究:模型构建、核心活动与增值策略
张静怡, 韩春花, 佟泽华
2024, 47(12): 78-88.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究元宇宙视角下科研大数据初生的内在机理,有助于提升科研大数据初生水平,激发科研大数据要素潜能和价值,为科研创新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石”。[方法/过程]首先,对科研大数据初生和元宇宙进行概念界定,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其次,在数据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元宇宙视角下的科研大数据初生模型(NMSRBD),并分析其阶段与维度;最后,提出元宇宙视角下科研大数据初生的数据增值策略。[结果/结论]数智时代,元宇宙的虚实共生性、迭代进化性等特性为科研大数据初生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生命空间;科研大数据初生是以科研需求、经济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规划维、主体自由度维、时间维和空间维为核心维度,从“无数据”到“新数据”的动态过程,也是承载数据基因的初始过程。科研大数据初生的数据增值可采取价值共创、数据整合、场景感知和时空再生策略。
Select
知识变异视角下学科知识创新生长现状分析——以引文分析领域为例
李长玲, 栾锟, 王浩, 徐卫杰, 王庆华
2024, 47(12): 89-96.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知识变异是指两个或多个学科的知识基因重新组合产生创新知识的过程,基于知识变异视角分析学科知识创新生长现状,对于在大科学背景下把握学科发展现状、总结知识创新生长规律、探测复杂学术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定义学科交叉背景下知识创新生长的结果表现为跨学科知识生长点的产生,位于不同引用位置的跨学科知识对施引知识创新生长的刺激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将文献引用位置划分为引言、综述、方法、讨论、结论5个部分并赋予不同的权重,从知识合作强度与知识合作有效性两方面构建跨学科知识生长点创新程度测度模型,测度知识变异程度及创新生长现状,并进行类型划分。[结果/结论]以引文分析领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这个领域中的核心专业知识与应用方向知识更容易受到跨学科输入知识的刺激。其中,理论概念类跨学科知识的刺激作用需要量的积累,方法类跨学科知识刺激快速高效,技术类跨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差异会影响其刺激效果。
Select
数据密集型范式下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的构成、演进与哲学认识
刘思琦, 贾君枝, 黄诗晴, 袁学帅, 陈慧彤
2024, 47(12): 97-105.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研究方法是学科立足之本,科学研究范式则为固本之源,回望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的嬗变与审思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对推动学科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图书情报学32种SSCI期刊中2000—2023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内容分析与机器学习方法对这些论文研究方法的构成、演进与哲学认识展开探究。[结果/结论]数据密集型范式下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类型丰富,基本形成定量研究占主导,定性研究紧随其后,混合研究占有一席之地的多元方法并存格局,呈现定性研究方法向定量研究方法的转向趋势。同时,解释主义、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等哲学基础给予研究方法以指导和支撑作用。此外,数据密集型范式主导下,经验范式、理论范式和模拟范式依然对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产生重要影响,4种范式相得益彰共同推动学科前行。
Select
从“是什么”到“为什么”: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因果推断探索
步一
2024, 47(12): 106-113.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当前信息资源管理的量化研究多以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和相关系数度量等考察“是什么”类的研究问题为主,缺乏对“为什么”层面问题的分析和解释能力。[方法/过程]文章梳理实验法、工具变量法、匹配法等几种因果推断方法的实践原理,然后详细讨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目前使用因果推断的典例。[结果/结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引入因果推断,可以验证和丰富现有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具有提升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政策或决策支持水平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Select
数据论文叙事模式:语篇结构、数据呈现与实践启示
秦翠玉, 徐 雷
2024, 47(12): 114-123.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数据论文作为描述科学数据的新型出版物,是科学数据共享的一种有效方式。对当前数据论文的叙事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呈现数据论文在支撑科学数据理解、共享与重用等方面的经验与不足,揭示数据之间的隐性关系,从而促进科学数据的共享、重用与价值最大化。[方法/过程]综合考量数据期刊的代表性、学科覆盖度等因素,选取21种数据期刊并从中随机抽取210篇数据论文,对数据论文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及对数据期刊与数据仓储平台进行网络调查,从文本叙事与数据叙事两个方面分析数据论文的语篇叙事结构以及科学数据的叙事呈现方式。[结果/结论]共归纳总结出数据论文的4种语篇叙事模式,即IMRaD传统叙事模式、IMDe+[A/Q/U/V]顺序结构模式、V+DeM翻转结构模式以及混合结构模式。数据论文主要采取图表数据摘要、数据可视化、数据的探索性分析等数据叙事方式并依托数据仓储平台提供数据检索、推荐、计量、引用等交互服务。当前数据期刊更多关注的是数据论文文本对科学数据的静态描述,科学数据叙事在交互式可视分析、支撑科学研究等方面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Select
基于事理图谱的重大突发事件风险感知与预测研究
张春龙, 张海涛, 周红磊, 杨梓鑫, 殷 跃
2024, 47(12): 124-132.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从科学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入手,聚力情报智慧,探索重大突发事件风险感知与预测的具体方法与实施流程,全面提高感知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态势及预测衍生风险的能力,以情报决策推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全流程。[方法/过程]基于数据与知识双重驱动的研究理念,在利用事理图谱揭示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明确了重大突发事件风险、重大突发事件风险因素的定义,构建了重大突发事件风险传导链路模型,提出了利用风险传导链路感知和预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流程,并结合重庆万州“7·4暴雨”事件开展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实证研究表明,基于事理图谱的重大突发事件风险感知与预测的方法和流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当类似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为相关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Select
技术组合进化视角下的产品创新机会识别研究
张 硕, 李荣荣, 乔亚丽
2024, 47(12): 133-142.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如何识别具有创新性的技术组合、发挥技术间组合效应,对于企业高效开展产品创新活动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从技术组合进化视角出发,结合SAO语义挖掘、KShell分解算法和网络模体算法,提出产品创新机会识别方法。首先,获取与产品相关的专利信息建立产品—专利数据库;其次,提取SAO语义结构,以与技术或产品相关的S(Subject)/O(Object)概念层级实体作为网络节点,A (Action) 作为网络连边,构建SAO语义网络;再次,借助KShell分解算法与网络模体算法对上述语义网络进行挖掘,识别产品—技术间组合模式;最后,以结直肠癌领域产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产品创新机会实证研究,验证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应用结果表明,技术组合进化理论的引入为产品创新机会识别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的方法能够考虑产品—技术间组合效应,为企业精准高效地推进产品创新活动提供坚实的科学决策依据。
Select
人智协同知识创新机制的建模与仿真 ——基于模拟实验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张进澳, 卢新元, 孙冰悦, 王一洲
2024, 47(12): 143-153.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加速知识组织与服务变革演化,人智协同知识创新逐渐成为推动知识生成式“涌现”的重要引擎。因此,识别人智协同知识创新机制的核心要素,挖掘其影响关系与作用规律,对进一步提高人智协同知识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计算机作为社会行动者”范式,构建了人智协同知识创新的研究框架,并尝试根据模拟实验的知识流动规律设置相关变量参数,对人智协同知识创新机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人智协同知识创新系统包括“人类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任务环境”三个子系统。其中,知识外部化水平和知识解释化水平是通过促进知识转化进一步驱动人智协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人智信任可以通过调节人智协同水平提高知识创新量,此外,知识创新阈值对人智协同知识创新也具有一定约束作用。
Select
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网络情感计算及引导策略研究 ——以“3·15”土坑酸菜事件为例
邓建高, 章 倩, 齐佳音, 徐绪堪
2024, 47(12): 154-163.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网络评论是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渠道,但真伪难辨的网络信息易让公众陷入他者情感场域,导致理性讨论演化为情感宣泄甚至造成群体性焦虑社会现象。因此,从情感视角探究食品安全网络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以土坑酸菜事件为例,构建基于BiLSTM的网络情感计算模型,从情感时序变化、情感波动规律、情感与舆论热度相关性、情感受舆论引导工具影响度4个方面分析网络情感特征。据此,从BiLSTM认知层面、工具层面、评估层面和行动层面提出以疏解网民情感为核心,以最小代价、最适方法、最佳时机为原则的食品安全舆论引导策略。[结果/结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网民情感基本遵循从负向到中立再到正向的情感波动规律;负向情感与舆论热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技术型、心理型、行政型和法治型引导工具对网络情感演化产生重要影响。
Select
基于内容挖掘的智慧图书馆系统要素及结构研究 ——社会技术系统视角
#br#
刘 惠, 段美珍
2024, 47(12): 164-173.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数智技术的发展及深入应用,智慧图书馆作为“人—机—环境”系统的复杂性日益凸显。为推动智慧图书馆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针对性的抽象思维工具,进一步明确其要素构成和结构等内在机理。[方法/过程]使用内容挖掘技术与分析方法,定量化提取智慧图书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视角出发构建概念模型,并对构成要素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结果/结论]智慧图书馆系统由核心、资源、空间、工具这四大关键要素构成,它们分别隶属于社会子系统和技术子系统。这两大子系统以特定方式互动,由此产生了值得关注的关键问题。智慧图书馆系统的内在机理研究可以为未来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中的政策制定、发展规划以及技术路线设计提供有效指导。
Select
基于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的文献资源自动分类研究
罗鹏程, 王继民, 聂磊
2024, 47(12): 174-182.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索有效提高文献资源自动层次分类和跨语言分类效果的方法。[方法/过程]将文献资源分类视为分类号生成任务,利用图书馆编目数据构造训练集和测试集,基于ChatGLM 3、Llama 2等大语言模型在训练集上进行模型的高效微调,并在中英文测试集上分析模型的分类效果。[结果/结论]在不同的输出格式中,微调大语言模型使其直接输出分类号,可以获得最优的分类效果;随着训练样本数量的增加,微调后的大语言模型分类效果不断提升;基于22000个样本微调的大语言模型在中图法一级类目和完整分类号的准确率分别可达08848、05076,优于通用大语言模型;在中文文献上训练的大语言模型可以有效地分类英文文献,分类效果仅比中文文献略低;大语言模型生成的分类号中有少量不是有效的中图分类号。
Select
基于超网络的重大突发事件公众认知演化与预警策略研究
王旭娜, 张立凡
2024, 47(12): 183-194.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舆情波动,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构成威胁。深入研究公众认知的演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公众对突发事件的感知和反应,及时发现潜在的社会风险,改善危机管理和应急响应策略。[方法/过程]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参与主体与内外部因素之间的复杂交互关联关系,构建包括用户、时序、观点、情绪4层子网的超网络模型,基于对超网络的分析,提出公众认知挖掘方法。以河南暴雨期间鸿星尔克捐赠引起的舆情事件为例展开实证分析,提出相应的预警策略。[结果/结论]提出的超网络模型为用户群体动态识别以及公众认知演化提供有效支撑,基于超网络的公众认知挖掘方法为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控与应急处置等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Select
跨学科知识扩散研究综述:测度、过程与影响因素
张锦文, 庄若澜, 赵雅洁, 翟羽佳
2024, 47(12): 195-206.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意义]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解决科学领域复杂问题和知识创造的重要路径。[方法/过程]概述相关核心概念,界定跨学科知识扩散,并从跨学科知识扩散的测量、过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三个维度进行全面综述。[结果/结论]现有研究大多将学术文献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利用引用关系链设计单维和多维指标来衡量跨学科知识扩散;借助引文内容分析是目前分析扩散过程与特征的主要方向。此外,知识性、主体性和环境性因素对扩散过程与结果往往具有协同多变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跨学科知识扩散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为提升跨学科知识扩散效率及效果的实证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参考。尽管各个研究方向发展程度基本持平,但相关研究方法和数据仍待进一步丰富优化。未来研究应深化对跨学科与知识扩散关系的理解,以推动跨学科研究管理与科学创新工作的有机结合,紧跟大科学时代的发展步伐。
Select
智见情报·智识未来 ——《情报理论与实践》创刊60周年座谈会暨第70次情报科学读书会
鞠孜涵, 于伟
2024, 47(12): 207-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情报学前沿领域研究进展荟萃(二) ——《情报学进展》第十五卷摘编
《情报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2024, 47(12): 209-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线办公
作者专区
审稿专区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