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4年, 第4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2-29
      

  • 全选
    |
  • 张佳南, 王延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智慧情报”意指情报领域的智能化,包括情报手段智能化和认知服务智能化。文章对智慧情报所涉及的诸如知识检测、知识发现、知识创造和知识工程等概念工具与实施手段进行阐述,通过对智慧情报的事实刻画来展现情报专业智慧,提出运用“情报智慧”迎接“智慧情报”。
  • 王延飞, 张佳南, 徐扬, 张宇翔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浪潮中,“智慧情报”的理论探索需要在做好谱系扫描工作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把握研究重点。文章通过“感知时代环境”“厘清要素代差”“品评形势利害”“考较策略路径”“擘画理论教育”梳理所涉及的情报事实,将“智慧情报的学科体系”“情报学术的认知谱系”及“科技安全”“信息安全”“密码工具理论构成”的情报解读等重要对象以摹因形式呈现出来。

  • 赵蓉英, 常茹茹, 滑浩益, 朱伟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学术话语权是中国国际话语权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软实力的主要体现,在学术话语权视域下对学者展开多维评价与特征分类,有助于完善学者评价体系,并为我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找寻提升路径。[方法/过程]基于学者学术话语权的产生机理,构建学者学术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CRITIC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样本学者各维度得分,运用TOPSIS法计算样本学者各维度的优劣解相对贴近度,运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学者各维度表现进行聚类并结合波士顿矩阵对样本学者进行分类,得到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为提高学者各维度能力提出针对性建议对策。[结果/结论]学者在研究项目中的主导地位、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学术经验显著影响学术引领力,跨学科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广度与学术传播力正相关,政策制定、高质量研究成果的数量和国际学术界的认可程度与学术影响力直接挂钩,提升学者学术话语权需三维发力共同提高。

  • 董克, 鲍远瑾, 吴佳纯, 杨玉洁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分析我国科研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应用场景,深化对代表作评价制度的认识,揭示现行代表作评价制度的特点。[方法/过程]以学术管理部门发布的科研代表作评价制度政策文本为主线,结合科研代表作评价的典型实践,揭示代表作发展的阶段历程与“三评”场景中的特点。[结果/结论]我国科研代表作评价制度建设主要由三类主体驱动;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即回归质量导向的代表作评价制度探索阶段、明晰对象与流程的代表作评价制度体系化阶段、以“代表性成果”为主要指标的多场景评价阶段、“破五唯”背景下细化的代表作评价阶段;在人才评价、项目评审、机构评估等场景中,现行科研代表作评价的实施流程与程序安排各有侧重。

  • 张涛, 汪颖, 马海群, 韦晓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构建社交媒体用户算法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地测量社交媒体的算法素养,发现社交媒体用户算法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而展开有针对性的算法素养教育。[方法/过程]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调查法以及层次分析法,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算法意识与态度、算法知识、算法技能、算法规范4个维度构建社交媒体用户算法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算法素养评价指标权重进行分析,为提升社交媒体用户算法素养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结果/结论]通过对社交媒体用户算法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未来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社交媒体用户的算法素养:将算法素养纳入通识教育体系;以风险教育为切入点加强算法风险知识与算法风险控制能力的培养;丰富算法素养教育与培训的形式。
  • 李晶, 龙秋爽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创新性是学术质量评价的首要标准。同行评议在学术创新评价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然而目前同行评审学术创新的发展受困于同量偏差带来的不利影响。与评审人学术创新认知密切相关的同量偏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同行评审人对高创新性和交叉学科性质的学术成果的识别。[方法/过程]文章阐述了同量偏差的概念、在学术创新评价中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文献调查,梳理出不同学科评审人有关学术创新评价的两方面共识,即一方面评审人会审查路径、选题、方法、理论以及结论等类型的知识元,判断是否发生创新;另一方面评审人也会考虑知识增量的高低,区分颠覆式、增量式等不同创新水平的成果。[结果/结论]文章提出了基于知识元和知识增量的学术论文创新性评价框架及改进对策,与同行评审认知相适应,以期减轻同量偏差对学术创新评价的不利影响。

  • 邱均平, 胡博, 徐中阳, 余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学者是学术话语权的主要角色,研究学者学术话语权的测度与评价,对于提升中国学者学术话语权和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均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首先融合福柯话语权理论、拉斯韦尔5W传播理论以及知识流动机制等理论完善了学者学术话语权的内涵,接着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涵盖学者学术生产力、学者学术传播力、学者学术影响力以及学者学术引领力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学者学术话语权评价指标体系并验证了可行性,最后以有机化学领域为例,采用AHP熵权法、TOPSIS法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学者在有机化学领域具有一定学术话语权;②学者学术生产力对其学术话语权具有重要影响;③学者学术话语权与科教评价体系存在密切关联;④社交媒体的应用能进一步提升学者学术话语权。对此,提升中国学者学术话语权应从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继续强化科研产出、完善科教评价体系、加强学术社交媒体的建设与应用推广等方面入手。

  • 张洋, 谢迎花, 梁以安, 余厚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智联网时代,信息计量学的研究环境、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揭示近年信息计量学研究的创新之道,有助于了解信息计量学领域的前沿知识,为信息计量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文章系统梳理了2019—2022年的国际信息计量学研究,归纳出三类创新之道。[结果/结论]一是通过引入计算机科学、数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先进知识,实现交叉融合创新;二是辩证思考经典的计量方法、计量指标和计量模型,实现分析方法创新;三是顺应智能预测和因果推断的时代潮流,实现研究范式创新。结论表明,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信息计量学研究者必须积极汲取多学科知识,拓展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不断突破面向国家需求的战略问题。
  • 林歌歌, 侯海燕, 梁国强, 胡志刚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基于引用动机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分类测评是科研管理与情报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通过对引用动机多样性的研究,以期为科研成果影响力分类评估提供一定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方法/过程]依据Web of Science(WoS)“富集引文”(Enriched Cited References,ECR)引用动机分类,将引用动机分为背景、基础、支持等5类,提出了基于引用熵的引用动机多样性测度方法,并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相关研究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超过90%的学术论文其被引动机是多样性的(引用熵为02~08)。学术论文引用熵越大,其在支持、基础、差异引用动机上获得的被引次数越多,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然而,ECR文献主要集中在2019年之后,基于ECR引用动机的学术论文影响力分类测度仅适用衡量此时间点后发表的论文。结合引用动机的学术影响力分类评价,为构建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指标提供了借鉴,为进一步完善引文分析、科技评价、前沿识别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 张海, 陈宇轩, 王东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厘清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数字人文研究现状、研究特征,构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数字人文研究体系及发展路径,提高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学术话语权,实现数字人文研究的高质量发展。[方法/过程]以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357篇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借鉴扎根理论质性研究范式对文献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编码分析,最终得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数字人文研究现状、研究特征并尝试分析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数字人文研究体系构建路径。[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数字人文在研究内容、研究技术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形成典型的学科特征与研究特色。以数字人文研究特征为基础,结合守正创新的学科发展理念,详细论述了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数字人文研究体系构建路径,具体包括学科深度融合研究、数据基础设施研究以及数字人文技术研究三个方面。

  • 汤辉, 马海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生物安全为国家安全治理带来新挑战。情报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耳目、尖兵,发挥着战略性作用。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生物安全,需要发挥情报的支撑作用,必须尽快完善生物安全情报治理体系。生物安全情报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一部分,同样面临碎片化困境。整体性治理理论是有效应对国家治理碎片化的利器,也有助于解决生物安全情报治理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从而在实践层面上有效提升生物安全情报治理效能。[方法/过程]通过剖析生物安全情报治理在治理主体碎片化、治理价值碎片化、治理信息碎片化上的困境,文章构建了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生物安全情报治理的理论模型,探索破解生物安全情报治理碎片化困境的路径。[结果/结论]在生物安全情报治理中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不仅有助于推进生物安全情报治理功能整合与治理效能提升,也有助于提高国家生物安全防御能力。

  • 司湘云, 霍朝光, 赵栋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揭示公共危机情境下政府信息供给与公众信息需求之间的差距,量化评估政府信息供给存在的冗余或不足,为危机管理部门与媒体机构更灵敏精准地调整信息发布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为例,在主题编码的基础上分析政府危机信息供给的主题演化和公众危机信息需求的演变,并以二者变化的同步性为评估指标构建量化模型,评估政府危机信息供给的冗余或不足。[结果/结论]危机态势发展一直是政府信息供给的重中之重,后续政府供给重点依次是政府应对措施、凝聚社会共识和恢复社会秩序。公众始终保持对危机情境的高强度感知,信息需求的演变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具有一致性。政府应密切关注公众需求的变化,洞察双方的认知差异,建议保持危机情境感知相关信息的持续供应,精准调控情感表达相关主题的发布时机与流量,在危机蔓延期增加危机风险及其影响相关的信息。

  • 门理想, 赵芷墨, 李亚兰, 张会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探索已逾10年,然而其实际创造的公共价值却相当有限,系统探索其公共价值共创逻辑、现状及优化路径的研究亟待开展。[方法/过程]以本土化调试后的公共价值战略三角模型为理论框架,以一个包含3地调研报告、80份政策文本、427份有效问卷、2070个利用成果和2145条互动留言的综合数据库为研究资料,对上述问题展开探讨。[结果/结论]当前数据开放的公共价值共创中,供需双方的公共价值期望类型和程度都存在较大差异。为达成共识性目标,双方依托开放平台和应用大赛开展了双向调和。但受限于利用场景单一、资源基础薄弱和合作机制僵化,数据开放仅在部分场景创造了有限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我国应从目标、激励和约束的微观切口聚拢公共价值期望集合,通过刚性、中性和柔性的综合手段畅通公共价值调和渠道,推动场景、资源和机制的对接耦合以筑牢公共价值共创基础。

  • 陈静, 张璐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研究正经历从人工智能主义到人本人工智能主义的视角转变。将两视角看作两“桥墩”,感受性因强调人和人工智能代理之间的关系过程,成为架起通向更准确、高效人工智能理解的“桥梁”。以感受性为视角,系统梳理以人智交互为对象的相关研究主题、方法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现有国内外文献为基础,借助开放式编码从人智需求识别和人智交互体验两方面以及研究方式、研究方法论、研究方法三方面进行研究主题和方法回顾,继而对感受性视角下人智交互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结果/结论]一方面,以人智能力和信息需求识别为研究主题,利用定性研究方法探索人和人工智能代理双方的认知感受性;另一方面,以人智能力差异和人智体验评估为研究主题,借助定量研究方法量化人和以用户为中介的人工智能代理的感知感受性。[创新/局限]从研究工具升级、研究主题扩展、研究要素嵌套三维度来提升现有研究框架;以定性描述为主,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定量分析。

  • 毛进, 侯博文, 王依蒙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理解科学知识发展演化过程有助于促进科学研究,从微观视角追踪知识在细分领域中的结构与演化特征对知识评估和知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医学信息学中知识元为例,利用语义类型界定每种疾病的治疗相关细分领域,构建125种疾病不同时刻的知识元引用网络,采用Leiden算法识别知识群落,从群落知识演化、群落知识竞争状态等维度揭示疾病个体的演化特征;提出丰富度、均衡性与差异度三种测度指标,揭示疾病个体与整体的多样性特征。[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知识元引用网络中的群落能够反映出疾病知识结构与演进状态。整体层次的疾病知识多样性特征包括:疾病知识群落数量不断增加,群落间规模与组成差异不断扩大;不同疾病表现出常规型、早期争议型、泛指型演化模式;研究较早的疾病普遍均衡性较低、差异度较高。

  • 陈果, 陈智力, 陈霜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科技领域实体增长机制是进行预测型科技情报分析的核心,要有效地进行科技发展态势感知和预测,必须深入了解科技领域细粒度知识增长机制。文章提出并验证了融合时序分类的科技领域实体增长预测方案。[方法/过程]首先,根据实体词频时间序列的增长模式,将实体分为可拟合、有趋势和无规律3种类别;其次,利用曲线拟合、局部加权回归方法抽取特征,构建特征向量,再用MLP模型实现了高精度的实体分类;最后,构建融合时序分类的集成模型与基线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效果。[结果/结论]根据实验结果,验证显示集成预测模型相对于基线模型,误差减少了13%以上,进一步证实了预测结果在科学性和准确性方面的优势。综合考虑,所提出的融合时间序列分类的实体增长预测方案在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面具备潜力。
  • 岳芳, 樊茂瑞, 高子雅, 郭剑锋, 肖吉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为提高知识协同质量,针对开放式平台的知识协同过程,分析“回音室效应”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利用协同数据。[方法/过程]从观点动力学的视角出发,首先考虑知识水平、消极情绪等因素,建立个体决策模型;然后基于马尔可夫链建立群体观点演化模型,用以分析任意网络结构和规模的群体观点演化过程;最后利用群体观点异质性指标,检验是否存在“回音室效应”,并探究各因素与异质性的关系。[结果/结论]仿真和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表明初始评论情绪消极程度和群体知识水平与异质性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群体认同比例越接近均值异质性越高,并证实了知识协同中“回音室效应”的存在。

  • 陈美华, 仝鹏, 李静, 王延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数智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情报赋能智慧应急的场景化应用及管理范式创新提供了重要机遇。[方法/过程]文章概述了智慧应急的内涵,探讨了数智化时代下情报赋能智慧应急的作用机理,并在元宇宙视域下解析了情报赋能智慧应急的场景应用,最后借助元宇宙理念下的技术分类总结了情报赋能智慧应急的管理范式创新路径。[结果/结论]基于元宇宙的4种技术应用类型可以分别实现情报感知、情报刻画、情报响应及情报教育赋能智慧应急的场景应用;还须围绕支撑决策的精准有效性、风险源头治理的正向思维模式、统筹动态响应风险预控以及增强安全韧性几个方面,实现情报赋能智慧应急管理范式创新。

  • 刘泽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处理错综复杂的情报资源,理解认知能力存在的差异,优化科技情报产品的工作模式,文章提出情报研究人员应不断和用户密切沟通,摸清双方的认知能力,并根据能力差别调整研究方向,根据用户需求灵活选择情报类型和研究领域,梳理情报资源的层级,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合作模式。文章提出了面向认知能力的科技情报产品工作模式,能有效贴合用户需求,将信息或知识精确传输给用户。

  • 安然, 储继华, 洪先锋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大数据驱动的情报分析应充分挖掘海量、异构、动态的非结构化数据中蕴含的价值。通过完善面向非结构化数据的情报分析方法体系,促进新技术、新算法和新模型与情报分析相融合。[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调查、对比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总结归纳非结构化数据给情报分析带来的挑战。在方法体系解构及要素分析基础上,梳理现有情报分析方法,提出了面向非结构化数据的情报分析方法体系框架,在产业技术情报分析中介绍了体系的应用方案。[结果/结论]基于流程说视角,完善和总结面向非结构化数据的情报分析方法体系框架,从文本数据、网络数据、图像数据和语音数据4类非结构化数据入手,从数据源、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6个方面阐述了基于非结构化数据的情报分析思路和模式,推进情报分析领域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应用。
  • 魏静, 刘启凡, 朱恒民, 洪小娟, 黄卫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为研究网络个体观点在人际社交网络和平台媒体信息共同影响下的演化情况,依据现实情景构建“静态—动态”二模连接机制,并引入动态智能信息推荐机制,对于研究个体在现实网络情景和社交平台技术下的观点变化情况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改进的DW模型,针对影响个体的两个群体分别构建静态和动态连接,采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参数对群体观点演化的影响。[结果/结论]通过仿真软件运行结果分析发现,二模连接机制协同影响下的群体观点具有明显的分簇和聚合两个阶段,最终稳定观点趋向平台观点均值,连接数量、推送范围、信任度的变化对群体观点演化过程都有影响。

  • 吴树芳, 高梦蛟, 朱杰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社交用户兴趣挖掘效果不理想,且缺乏对兴趣类型特征的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长短兴趣挖掘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引入兴趣价值参数作为先验知识对Labeled LDA主题模型进行改进,依据改进的主题模型挖掘不同时间窗口的兴趣主题,构建兴趣主题矩阵。然后基于用户兴趣的变化规律构建主题生命树,挖掘用户兴趣的生命特征和潜在关联,将用户兴趣划分为长期兴趣、短期兴趣和过期兴趣。最后依据兴趣主题的强度和波动幅度量化用户不同类型兴趣的权重,实现对用户兴趣的准确表示。[结果/结论]实验采用从新浪微博爬取的真实数据作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与已有的兴趣挖掘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长短兴趣挖掘方法在F1值和MRR值上最高分别提升了768%和741%。[局限]仅利用微博文本信息对方法进行验证,缺乏对跨平台信息的深入探讨。

  • 靳庆文, 朝乐门, 张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实现数据故事化中的反转点识别,有助于非专业人士理解分类型预测结果的产生原因,同时对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使其快速到达故事高潮点具有促进作用。[方法/过程]提出故事点与反转点概念,基于LIME解释技术和反转点识别过程,设计了用于数据故事化中反转点识别的算法方案,并提出了面向分类模型的反转点识别流程。[结果/结论]将反转点识别算法应用到贷款数据集,证明此算法在数据故事化过程中寻找反转点的有效性,在获得用户期望的预测结果和快速识别反转点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 张君冬, 杨松桦, 严颖, 李娜, 刘江峰, 黄奇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讨跨医学体系下的医疗知识图谱构建框架,促进医疗健康数据的有机融合和深层次互通。[方法/过程]以5个国内公开的大型医学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知识重组、实体对齐、关系融合构建医疗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以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疾病为例,进行药物预测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最终形成包含153849个实体、6569280个三元、73种语义关系的医疗知识图谱,为改善因医学体系差异性而导致的中西医“松散”联系现状做出了积极探索,提升了现有医疗知识图谱的知识服务范围,同时也为解析药物预测结果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

  • 杨思洛, 吴丽娟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文章从已有研究成果中提取主题,梳理主要研究方向,展示主题热度变化趋势,为了解和评估国外信息资源管理(IRM)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新兴BERTopic模型对2013—2022年期间WoS数据库中IRM相关文献进行主题提取与识别,结合相关主题词及主题距离划分研究方向,并利用动态主题模型揭示国外IRM领域的演变过程。[结果/结论]国外IRM近10年的研究可分为59个主题,可归纳为信息技术及应用、企业信息管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健康信息管理、信息用户与服务、IRM基本理论与方法、文献计量与评价7个方向。大多数主题的研究热度变化偏向稳定的趋势,数字化建设、开放数据等部分主题热度逐渐上涨,而外包、知识管理等少数主题热度退却。
  • 2024, 47(2): 198-1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知津
    2024, 47(2): 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