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进展》第十五卷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闫慧教授团队对2022—2023年度情报学前沿进展进行了评述,本期摘录部分精要展示给读者。
2022—2023年情报学前沿进展综述
闫慧,贾诗威,吴兆桐,李阳,程宇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本文着眼于情报学研究涉及的三大要素(情报资源、情报技术、情报用户)、情报理论体系与情报业务场景,系统梳理全球情报学研究的最新前沿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全面的、最新的情报学前沿进展研究现状,为我国情报学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国情报学研究存在情报研究范式与信息管理范式,本文纳入国防安全情报、科技情报、图书情报、社科情报等情报学研究领域,重点梳理2022—2023年间国内外情报学研究进展全貌,以考察情报学前沿进展理论、模型与方法。
情报理论研究前沿。情报学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诸多情报理论,如信息检索、信息行为、信息组织与知识组织、信息计量、信息处理与分析、数字保存与管护、信息传播、竞争情报等理论,这些领域理论共同构成情报学研究范式的核心知识,相关进展在情报资源、情报技术、情报用户、情报业务研究进展中具体体现,此处仅讨论非领域类的情报理论发展情况,包括情报思维、前沿情报概念等。
情报资源研究前沿。①开源情报,国内外学者聚焦开源情报的理论扩展及实践探索展开深入研究。②信息失序,诸多学者就信息失序的特征、识别和治理展开深入研究。③数据要素,学界围绕数据要素市场、数据要素定价以及通过数据开放及共享为数据要素流动提供良好环境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情报技术研究前沿。①情报研究方法,情报学研究非常重视研究方法的使用,常见方法包括文献计量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民族志、话语分析等,在情报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成熟的应用。随着学科交叉融合,一些新的研究方法被引介入情报学研究之中,并引发了情报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与发展。②情报分析技术,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潮流中,前沿技术的崛起在情报学领域掀起了变革的热潮,各类前沿技术赋能情报分析,在情报响应、情报感知等任务场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推动了情报分析技术的创新发展。
情报用户研究前沿。①信息行为研究,时至今日,信息行为仍是情报研究的重点,信息技术变革和社会环境变迁激发了人类信息行为的新模式和新问题,本文从信息行为模型的四大核心要素(任务、情境、认知、情感)出发,对近两年相关研究进展进行阐述。②信息社会问题研究,不同信息主体能否公平、平等地获取和利用信息成为社会正义在信息领域中的关切点,诸多学者围绕各类信息社会问题的理论拓展和治理实践开展深入研究。③情报赋能视角的用户研究。
情报业务研究前沿。①技术识别研究,近年来,情报学界在技术识别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实践。②网络舆情研究,当前,我国情报学界主要利用文本挖掘、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对网络舆情演化规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和网络舆情应对研究等展开研究。③科技评估,当前,情报学界围绕着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机构等展开了丰富的科技评估实践。④科技安全保障。
纵观2022—2023年情报学研究总体进展,呈现出如下特征。第一,情报学研究问题的时代特征。情报资源、情报技术、情报用户和情报业务4个核心方向均紧跟世界格局与中国重大形势变化,充分展现出情报学与时代保持紧密同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学科使命。第二,情报学理论体系的立体特征。在资源、技术、用户与业务等核心方向的研究进展与演化助力之下迈向更加立体化的体系,形成更丰富的创新成果,竞争思维、信息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全源性思维等构成的情报思维对情报资源、情报技术、情报用户与情报业务等核心方向的指导价值更加突出。第三,情报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包容特征。情报学既把服务国家战略、重大科学技术、军事科技、社会科学等的情报决策支撑工作情境与业务问题作为研究情境,总结情报业务经验,在技术识别、网络舆情、科技评估等领域发挥情报的“耳目、尖兵、参谋”作用,也将日常生活与工作任务作为信息问题的研究情境,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大数据技术等最新技术进展融入情报学的多重研究情境中,催生了信息获取、情报理解、情报事实刻画等新兴情报研究技术,充分吸收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不同研究方法,在传统的实证研究、计量等方法基础上吸收循证研究、质性研究、田野调查等多样化方法,形成混合研究技术路线,进一步强化了情报学在技术与方法上“无所不包”的传统优势。
未来的情报学研究将继续围绕情报理论、情报资源、情报技术、情报用户与情报业务5个核心方向开展,探究最新信息技术对情报学与情报工作的影响,回答迅速变迁的世界格局交给情报学界的问题,主动回应国家重大战略给情报工作者的决策支撑任务与社会服务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