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张妍, 赵宇翔, 吴大伟, 朱庆华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8): 140-149.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8.015
    [目的/意义]随着AI组成技术的发展及人智协作的日趋紧密,高阶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AI)代理具备涌现能力,通过类人化特征与用户建立社会化连接。文章旨在丰富社会技术视角下人智交互发生机理的探索,并为人本人工智能背景下GAI设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爬取豆瓣社区1275条用户与ChatGPT对话的帖子,遵循建构主义范式,基于CASA范式和心智感知理论,采用系统性主题分析方法构建框架模型。[结果/结论]构建了GAI作为社会行动者的理论框架,得到人智交互情境下用户对于GAI的心智感知及社会化反应。心智感知包括GAI主体性感知和感受性感知两种。GAI主体性感知包括创造力、可靠性、运行规则、客观性、有用性;GAI感受性感知包括共情、沟通责任、趣味性、友善、文化适应性。这两种感知会相互影响。用户对GAI的社会化反应涉及认知加工、情感唤醒、行为强化三个方面。认知加工包括知识获得、态度转变;情感唤醒包括愉悦感、共鸣、社交连接;行为强化包括持续付费行为、准社会互动。用户的社会化反应与心智感知存在双向作用关系。

  • 孙晓宁, 景雨田, 刘思琦, 赵宇翔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10): 61-73.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0.007
    [目的/意义]对话式搜索是交互式信息检索领域目前讨论的重点话题之一,并可能成为人智交互情境下主导未来的一种信息检索范式。文章回顾了对话式搜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进展,以搭建人文与技术之间的桥梁,提升技术创新并最终落脚于关注用户对话式搜索交互体验的改善,为后续研究提供启示。[方法/过程]采用系统性综述方法,首先构建了对话式搜索的4A概念解析框架,随后基于算法融合、用户交互、效果评估、应用实践4个层面,系统梳理了人智交互情境下对话式搜索的相关研究主题,最后从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视角提出用户对话式搜索未来5个方面的研究展望,即扩展信息行为领域经典理论与模型的应用边界,优化对话式搜索用户交互行为研究的设计要素,推动以学习为导向的对话式搜索实践领域延伸,构建基于人智交互的对话式搜索综合评价体系以及打造智慧知识服务的对话式搜索全新应用场景。[结果/结论]相关研究结论能够进一步丰富信息检索研究体系,为开展对话式系统功能及服务体系设计提供参考,同时在一定意义形成人本人工智能发展及管理的一些启示。

  • 柯平, 杜艳爱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9): 1-8.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9.001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名称的确定,学科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回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百年发展历程,总结其中的关键节点,为一级学科建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方法/过程]结合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在学科专业目录中位置或名称变化以及相关史料,认为1990年学科评议组的成立、1997年学科目录的确定、2011年一级学科的更名可视为本学科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对于学科的壮大与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结果/结论]百年历史告诉我们,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的行稳致远,必须要做到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发展道路;必须承担历史使命与满足社会需求;吸取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在守正创新的发展共识基础上不断进步。
  • 马续补, 刘彤, 秦春秀, 时莹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6): 103-114.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6.012
    [目的/意义]构建基于国家政策、研究文献、公众访谈资料在内的多源数据视角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质量评估体系,旨在更全面地评估信息公开质量,明确当前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的放矢提升信息公开质量。[方法/过程]利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选取国家政策、研究文献、访谈资料共计32份数据作为原始资料,利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并通过理论饱和度检验验证编码结果可信度。[结果/结论]构建多源数据融合视角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质量评估体系,分为基础保障、执行过程、社会效应以及核心内容4个维度,包括资源建设、流程管理、服务提供、传播载体、公众体验、政民互动和信息内容7个一级指标和40个二级指标,并给出了各指标的含义和类属,为有效开展更全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质量评估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 王明程, 王高开, 李勇男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7): 190-198.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7.020

    [目的/意义]基于大模型智能体构建安全风险态势感知框架,可以将大模型智能体嵌入安全风险态势感知,为安全情报智能化转型提供参考,为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效能提升提供支撑。[方法/过程]首先,运用规范研究法,对大模型智能体的研究进展及其赋能下的安全风险态势感知进行概述;其次,在系统论、博弈论、风险评估理论等的指导下,对大模型智能体驱动的安全风险态势感知运作机理进行剖析;最后,构建基于大模型智能体的安全风险态势感知框架并对其内涵进行解析。[结果/结论]构建的安全风险态势感知框架以大模型智能体为基础,智能感知风险态势要素;以多智能体博弈协作为依托,智慧评估安全风险态势;以仿真模拟技术为切入点,智能分析应用风险态势情报。以此系统、精准地刻画安全风险态势,为大模型智能体在安全情报领域的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 安洪若, 高金虎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10): 20-31.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0.003
    [目的/意义]伴随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在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下打造国家安全情报学二级学科已成为情报学界共识。在此背景下,正确把握国家安全情报理论研究的观念和方法,有助于推动情报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安全能力提升。[方法/过程]阐述国家安全情报理论研究的学术贡献与困境,阐释国家安全情报理论的哲学基础,提出建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情报理论的战略选择。[结果/结论]情报理论的哲学基础决定建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情报理论应当兼顾情报基础理论与情报应用理论、情报史研究与情报规范理论研究,构建具备元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的系统完备的国家安全情报理论体系,融通中外情报研究,形成情报研究的中国学派,找寻情报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学科的学理依循,并以此为指导开展理论研究。

  • 陈隽柏, 吴国平, 张童, 谢明伟, 王若佳, 杜松星, 郭凤英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9): 192-201.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9.020
    [目的/意义]分析在线医疗场景中AIGC语言内容,为医生利用AIGC回复患者问题和患者自助问诊提供决策支持,为在线医疗平台有效利用AIGC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意见。[方法/过程]收集在线医疗平台内1264条医患对话数据,将患者咨询问题输入ChatGPT中生成回复文本,分析医生真实回复和AIGC生成回复在语篇、词汇、语义、情感的异同;采用TF-IDF模型进行文本相似性分析,采用Doc2Vec模型进行语义相似性分析,采用xmnlp工具包进行情感分析,采用BERTopic模型进行主题差异分析。[结果/结论]AIGC与医生真实回复内容语篇整体文本相似度与语义相似度均值分别为0.090.81,情感态度得分中位数分别为0.480.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GC与医生真实回复内容主题间存在空间、层次及相似度差异,主题内存在内容和表征效力差异。结果表明,AIGC具备一定语言理解和情景推理能力,能为在线医疗情境下的医生和患者提供一定决策支持,但在语言表达上的准确性、连贯性、可读性等方面仍需改进。
  • 陈伊都, 曹高辉, 胡守敏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10): 164-172.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0.016
    [目的/意义]随着数字化阅读的普及和信息获取方式的转变,碎片化阅读成为阅读新常态,文章旨在探讨碎片化阅读对用户心理层面的效应,研究碎片化阅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过程]结合碎片化阅读情境设计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碎片化阅读积极和消极情绪量表,用生活满意度和情绪平衡共同衡量主观幸福感。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考察碎片化阅读内容类型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面向碎片化阅读群体收集数据。[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①新闻资讯型、知识学习型和娱乐休闲型碎片化阅读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相关性;②三种类型的碎片化阅读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而与情绪平衡不具有显著相关性;③基本心理需要中的自主需要和关系需要在三种类型的碎片化阅读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 吴兆桐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9): 211.
  • 杜元清, 王延飞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10): 1-9.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0.001
    [目的/意义]情报事实(包括情报事实素材和情报事实摹因)是被映射到情报学论域的事物及其代体的变化和动向。正确理解和有效运用情报事实概念有助于情报学术探索和情报事业发展。[方法/过程]从若干相关概念的解析入手,阐明了情报事实概念,说明了情报事实的三个类别,展示了通过情报刻画打造情报事实摹因的基本做法,讨论了“线索”“信号”和“弱信号”等概念。[结果/结论]文章指出情报人员和情报机构在为客户解决决策信息不完备问题的过程中,自觉主动运用情报事实、践行批判性思维,可以迅速提高情报工作的品质和效率。

  • 叶佳鑫, 熊回香, 陈勇跃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9): 156-165.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9.016
    [目的/意义]对跨学科知识流动现象进行探析,测度不同流动阶段的知识特征并对知识进行分类。[方法/过程]将跨学科知识流动划分为知识流入、概念创新与知识反流阶段,通过学科交叉分析、知识突现分析、跨学科引用分析以及概念同配性分析测度知识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并基于特征差异将知识划分为借鉴型、同化型、创新型、差异型4种类型。[结果/结论]从知识流动视角认知跨学科知识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并将其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跨学科知识在不同学科内的概念差异并预测其发展方向。
  • 王帅, 周林兴, 苏君华,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9): 22-32.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9.003
    [目的/意义]技术催化使信息突显规模大、同质化门槛低和生成式工具应用频繁的生产特点,在非限定空间集聚作用推动下有望充当武器化工具,从情报感知出发探讨防患未然手段策略尤为必要。[方法/过程]从信息流量条件、同质化属性、生成式工具根源与集聚演化4个角度对大规模同质化生成式信息集聚现象进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针对性的情报感知流程,将其融合为两步方法设计以实现研究目标。围绕实证结果及其背后原因从现象特点出发探讨情报感知能力持续建设方略。[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方法性能良好,能够实现信息集聚规模、集聚同质化程度、集聚特征与集聚威胁动力学预警方面的情报内容表征,为健全安全感知神经末梢提供支撑。[局限]情报感知结果仅聚焦威胁发现,缺乏对现象成因的重点关注,未来可从理论角度展开深入论证以更全面地反映表象之下的底层机理。
  • 袁一鸣, 陶成煦, 贺超城, 吴江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6): 76.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6.009
    [目的/意义]交互式人工智能时代下,机器对信息的处理达到人类难以触及的新高度,暗知识的产生对知识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转化模型(SECI Model)已经难以诠释交互式人工智能时代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外延,亟须拓展更新以适应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方法/过程]首先回顾SECI模型以及场(Ba)理论的发展沿革,随后结合人智交互特征讨论了知识管理的内涵与外延以及知识转化过程的拓展与变革,对知识管理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总结,并针对暗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提出发展进路。[结果/结论]在SECI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智交互情境下新的知识转化模型(TED Model)。提出显性知识是人智交互中暗知识与隐性知识链接的桥梁,暗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是知识管理新情境下的关键,需要从基础设施、过程管理、个性化设计以及标准制定4个方面推进暗知识转化的质量与效率。[局限]所提出理论模型仅建立在交互式人工智能作为认知主体的语境下,而AI能否作为独立于人脑外的认知主体还需进一步的伦理探索。

  • 洪怡敏, 张晗, 白智瑛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8): 180-189.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8.019
    [目的/意义]近年来,重大慢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利用知识图谱挖掘慢性病防治因素与治疗药物可以合理地对慢性病进行健康管理。[方法/过程]提出一种半联合知识抽取方法,即以生物医学英文文献的摘要与标题为数据集,通过BioBERT等预训练模型同时抽取文本中的实体及其关系,并利用基于规则的方法获取三元组。最终构建慢病健康管理的知识图谱,并利用RotatE等图嵌入模型进行知识推理。[结果/结论]以糖尿病为实证研究,发现半联合抽取方法的抽取效果较好,融合多源数据后,共构建了含有约55032个实体和1010233个三元组的糖尿病健康管理知识图谱。深入挖掘了糖尿病的健康生活方式等预防因素及潜在治疗药物,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防治建议,为科研人员提供新的药物研发方向。

  • 朱梓皓, 谢晓专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9): 202-208.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9.021
    [目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制定情报政策以规范情报外包行为。研究美国政府情报外包政策变迁的脉络与动因,有助于深入地理解美国情报运行体制机制,为我国情报领域的公私合作提供经验参考。[方法/过程]广泛采集美国政府情报外包政策文本,对其内容进行历时性分析,并运用多源流分析模型剖析政策变迁动因。[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美国政府情报外包政策经历了“规则制定—外包扩张—政策统筹—制度反思”的变迁过程,其变迁是“对过高成本及低下效率的担忧(问题源流)、对市场机制和企业优势的吸收(政策源流)、对政治风险和政策惯性的考量(政治源流)”三大动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孙晓宁, 景雨田, 赵宇翔, 朱庆华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6): 91-102.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6.011
    [目的/意义]对社交机器人适老化设计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详尽述评,以促进社交机器人适老化设计概念体系的成熟和完善,进而为设计符合老年人个性化需求的社交机器人、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并提升生活品质提供启示。[方法/过程]采用理论生成元综合的方法,对72篇中英文文献进行梳理与归纳,呈现社交机器人的适老化设计动因、设计范式、设计层次模型和设计组件4个核心研究范畴。[结果/结论]从设计科学和情报学双重学科视角出发,着重分析了社交机器人适老化设计的实践进展及逻辑关联,梳理了当前国际主流研究观点,构建了一个社交机器人适老化设计的基本研究框架,并提出若干个未来值得关注的方向。

  • 张凯, 吕璐成, 韩涛, 赵亚娟,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9): 183-191.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9.019
    [目的/意义]基于“论文—专利”关联视角,文章通过新兴技术抽取与量化研究的方式识别“从论文到专利的创新链条上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有引领作用”的新兴术语。[方法/过程]创新性地结合了Termolator算法和GPT提示学习的新术语提取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比实验,探索了GPT提示学习在术语抽取中的应用效果,并且显著提高了术语抽取的准确性和召回率。进一步,利用Minibatch Kmeans++算法对术语识别结果进行聚类,形成技术主题,并通过多维指标量化分析方法对这些新兴技术主题进行识别和分类。[结果/结论]将新兴技术术语划分为热点型、前沿型、应用型和潜在型新兴术语,实现对技术术语主题的有效识别和分类。研究成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揭示大模型研究领域中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有引领作用的新兴技术,为新兴技术术语识别提供新途径。[局限]技术术语向量化表征和新兴技术主题识别指标阈值确定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 郭倩影, 赵丹群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10): 183-189.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0.018
    [目的/意义]引文主题识别/分析(CTR/CTA)是引文内容分析(CCA)的一项重要研究议题,通过对引文语料中蕴涵主题信息的识别和提取,可望为论文学术贡献评价、知识扩散及演化分析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研究思路。[过程/方法]以一篇高被引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获奖关键论文为例,采用BERTopic算法对其引文句语料进行主题识别,并对识别出的引文主题展开多个维度的分析与讨论。[结果/结论]对高被引论文开展引文主题识别分析,有助于更全面细致地揭示其学术贡献内容及演化趋势;BERTopic算法能较好识别案例文献的多个引文主题,且不同引文主题的施引文献特征分布不尽相同;对引文主题重要性、演化趋势及其与原文主题差异性的分析,能多维度刻画研究同行对案例文献学术贡献的认识,表明CTR/CTA研究对学术论文评价具有深入探索价值。

  • 王文韬, 张子一, 钱鹏博, 夏文君, 唐思捷, 王德尧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10): 32-40.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0.004
    [目的/意义]分析我国数据要素政策在政策工具、政策主题以及政策效力上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推动数据要素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方法/过程]从完善数据要素政策的需求出发,以39篇政策文本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法、TFIDF算法、LDA主题建模和PMC指数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并且根据结果提出可行性建议。[结果/结论]我国在数据要素政策工具及其内部子工具的使用上存在不均衡性,总体呈现出重供给、轻需求的特征;政策主题覆盖全面,但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政策效力整体表现良好,但在政策时效、政策性质等指标上的得分仍有提升空间。

  • 韩普, 陈文祺, 顾亮, 叶东宇, 景慎旗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9): 174-182.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9.018

    [目的/意义]医学实体识别是医疗健康知识挖掘和知识组织的关键环节。深入挖掘多模态数据间语义关联可以提升医学实体识别效果,进而为领域知识补全和知识推理提供支撑。[方法/过程]提出一种基于双线性注意力融合机制的多模态中文医学实体识别模型BAF-MNER。首先通过视觉和文本编码器进行多模态医学数据的语义特征学习;接着利用双线性注意力网络实现图像和文本跨模态语义交互,并引入门控机制过滤视觉噪声;然后融合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视觉特征和文本特征进而构建多模态特征表示,同时增加批量归一化层优化深度神经网络;最后将多模态特征向量输入CRF层解码获取预测标签。[结果/结论]本模型能够有效提升中文医学实体识别效果,在多模态医学数据集上的F1值较单模态基线模型提升4.07%,较多模态基线模型提升1.65%;在多模态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 叶凤云, 常 琳, 秦 琴, 汪传雷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10): 118-127.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0.012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虚假信息特征对感知信任的影响,提升大学生的虚假信息识别能力。[方法/过程]通过扎根理论编码提取虚假信息一般特征,利用眼动实验和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分析其与感知信任的关系。[结果/结论]虚假信息一般包括内容、发布者、传播者、情感和形式5个核心特征33个子特征;大学生在阅读虚假信息时主要关注发布者、标题、内容和图片文字部分;内容特征、发布者特征、形式特征、情感特征显著影响大学生对虚假信息的感知信任,传播者特征的影响不显著;大学生对虚假信息的平均感知信任评级为295±1340,虚假信息识别能力有待提高。

  • 刘宇桐, 王晰巍, 邱程程, 乌吉斯古楞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10): 128-139.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0.013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社交媒体推荐算法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播产生重要影响。社交媒体用户通过算法抵抗行为参与社交媒体算法规则,主动调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获取。算法抵抗行为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社交媒体信息传播中用户的重要信息行为。[方法/过程]利用扎根研究方法对25位受访者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划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社交媒体用户算法抵抗行为过程阶段,识别不同过程阶段的影响因素,总结算法抵抗行为过程理论模型。[结果/结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社交媒体用户算法抵抗行为过程包括情景需求诱发阶段、推荐评价与体验阶段、抵抗评估与决策阶段。算法抵抗行为受到抵抗策略评估、用户素养、情感体验、推荐评价要素的直接影响以及情境压力和用户需求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可以深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行为理论研究,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和舆情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 章成志, 储新龙, 田亮, 储荷婷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9): 45-58.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9.005
    [目的/意义]对学科研究方法的自省式分析对于理解学科发展和建立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至关重要。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方法上的使用差异,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者在应对不同研究问题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促进学术交流和跨国合作,并进一步推动学科的发展与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善。[方法/过程]以图书情报领域5种高影响力中英文期刊中19902021年共30余年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跨语言文本分类方法对这些论文中的研究方法进行自动分类。然后从研究方法的使用频率与演化差异以及适用主题多样性差异两个角度,进行中外比较研究。[结果/结论]国外学者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定性方法,而对定量方法的使用正在减少。同时,国内外大多数研究方法的适用主题多样性都在增加。这项研究对于理解图书情报学科的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提高国内学者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 朱相丽, 张敬, 李伟伟, 刘小平, 耿国桐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9): 147-155.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9.015
    [目的/意义]基于文献研究,揭示人工智能领域具有研究和发展潜力的新兴研究主题,为捕捉领域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构建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顶级会议文献数据集,运用BERTopic主题模型实现主题发现,利用新颖性、增长性、主题强度,计算各研究主题的综合新兴潜力,遴选和评价领域新兴主题。[结果/结论]人工智能领域整体发展活力强,综合计算认为“目标检测”“联邦持续学习”和“梯度提升”是该领域当前最具潜力的新兴主题,“AI隐私保护”“3D点云”“音频与视觉交叉”是未来比较有潜力的新兴主题。文章提出的研究框架能够发现更具时效性、准确性和可解释性的研究结果,具备实际可行性。[局限]未对不同神经网络语言模型进行对比研究和综合分析,未来可综合利用不同模型,揭示更具系统性、针对性、方向性的研究结论。
  • 吴丹, 武瑜轩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11): 91-100.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1.010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推动人类社会变革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与技术之间的信任。探索算法透明度与用户感知可信度间的关系,有助于破除算法黑箱,重塑技术信任,发展可信赖的人工智能。[方法/过程]文章以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为研究平台,招募50位被试开展眼动实验,结合问卷和访谈等方法探究在不同的透明度情境下,用户对个性化推荐广告的感知可信度,进而厘清人与算法间的信任关系,从信任视角提出透明度提升策略。[结果/结论]用户的感知可信度受到透明度程度、透明度内容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应当发展合理有效、方便访问、易于理解的算法透明度,以此提高用户信任,推动可信人工智能发展。[局限]研究的样本来源和研究视角单一,后续将扩大实验规模探索不同用户群体的感知可信度差异。

  • 易明, 刘继月, 傅航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9): 134-146.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9.014
    [目的/意义]从共生视角出发,探究在线健康社区知识共创演化过程和机理,为知识共创理论研究深化和在线健康服务优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剖析在线健康社区知识共创的共生演化内涵,构建基于Logistic的方程模型,对不同交互模式、增长率、饱和量以及离题信息行为者入侵下的在线健康社区知识共创效果进行仿真实验,并引入真实在线健康社区数据作为数据来源进行实例分析。[结果/结论]基于仿真实验分析,在线健康社区知识共创具有7种交互模式,增长率和饱和量具有不同影响路径,离题信息行为入侵对知识共创具有不同程度的阻碍作用;实际数据证明在线健康社区知识共创具有共生效应并揭示真实交互演化过程。[局限]研究仅从整体宏观角度揭示知识共创演化过程,后续按照在线健康社区不同区域知识内容进行细分对比,揭示其演化机理。
  • 祝振媛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9): 59-69.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9.006
    [目的/意义]智能时代情报分析更强调定量研究,强调用“数据”说话。探究情报分析中常用的数据类型与情报任务的适用关系,实现对多种数据的组织与分类。[方法/过程]从数据的具体类型、分析单元入手梳理不同数据解决情报分析中具体任务的场景。[结果/结论]对7大类(26个二级类)数据类型与6大类情报任务(12个二级类,30个三级类)的适用匹配情况进行详解,发现不同类别数据的特性,揭示当前情报分析中多源数据的应用趋势。
  • 李佳轩, 储节旺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9): 70-80.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9.007

    [目的/意义]为了洞悉数智赋能下知识价值链的新变化,明确数智化知识价值链的理论模型与本质特征,以此增强组织的知识增值能力与竞争能力。[方法/过程]首先,根据国内外对知识价值链、数智赋能、知识链、价值链的研究经验总结出数智化知识价值链的内涵,并提出数智化知识价值链的理论模型与核心特征。其次,对数智化知识价值链的运行机制、内在与外在动因进行汇总,分析知识价值链进行数智化转型的必要性。[结果/结论]数智赋能下,知识价值链具备了新的特征与运作机制,而进行知识价值链的数智化转型已经成为组织提高竞争实力的关键。

  • 支凤稳, 孟佳琪, 郑彦宁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7): 170-180.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7.018

    [目的/意义]科技报告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技信息资源,不断促进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构建科技报告政策细粒度知识图谱,并探讨其应用价值,对了解、制定和优化相关的政策,保证科技报告质量,提升科技报告工作效率,促进国家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收集并整理近10年的科技报告政策,深入挖掘其基本信息和政策文本内容,利用SciAIEngineExcelGephi等工具进行细粒度知识分类聚类,构建科技报告政策细粒度知识图谱。依据政策之间的细粒度知识关联情况,探究图谱在科技报告政策领域的应用价值。[结果/结论]细粒度知识图谱可用于科技报告政策的知识查询、知识统计和内容聚类分析,还可为政策优化提供一定的依据,未来可在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科技资源共享、知识产权保护和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方面继续探究。研究虽有所不足,但对未来研究仍有一定的帮助与启发。

  • 《情报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11): 202-203.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1.022

    《情报学进展》第15卷经过两年的酝酿终于面世了,由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主持出版,《情报理论与实践》编辑部承担选题策划与组织工作。该书是一本反映情报学和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研究进展的年度评论,涉及一段时期情报学重点领域及前沿热点问题,总结所取得的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内容上选取在国内外有一定研究成果,或有一定应用的选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近年来情报学的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利于回顾并引导相关研究。主要内容有:数据计量学的学科构建及其发展趋势、面向国家战略的情报学教育体系建设、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研究进展与趋势、数智赋能背景下情报学研究进展、国内外算法风险研究进展、数据隐私风险的识别与消减——以医疗数据为例、开放科学时代学术评价研究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从系列开放获取宣言/倡议或行动计划谈起、人工智能赋能情报研究的变革与发展、数智时代的知识组织研究进展、企业家发现的情报学探索:基于情报学视角的“企业家发现”模型、学科主题探测与演化分析研究述评、20222023年情报学前沿进展综述以及20222023年度情报学专业动态等。

  • 高凡, 徐思佳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8): 95-106.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8.011
    [目的/意义]在信息技术创新、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学术界输出的“数字政府治理”相关研究体量较大,现阶段亟待对其进行科学整理和综述概览,以回应“政府治理现代化”目标对理论研究的新要求。[方法/过程]以2011—2023年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数字政府治理研究的1829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深度学习模型BERTopic和文献计量法CiteSpace相互验证分析数字政府治理领域的研究阶段、研究关键词、研究热点主题及内容等,使得结果具有高准确性和强解释性,以科学有效地探测主题取向及特征,展望数字政府治理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结果/结论]中国数字政府治理研究在过去的10年间发展迅猛,已成为学者探索的热点论域;现有文献研究热点整体上聚焦于价值导向、治理模式进化、技术工具嵌入;重点主题关注的是“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研究”“基于数字技术的政务服务改革研究”“城乡场域下的数字化治理研究”“数字政府治理水平的评估研究”及“数字化转型下具体治理领域的实践研究”。未来,数字政府治理仍然是一个具有持续性拓展空间的研究领域,将逐步实现数字政府治理的更广场域触达、精准滴灌、多项学科融合和技术实用主义。
  • 袁红, 黄庆庆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5, 48(1): 104-113.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5.01.011

    [目的/意义]数字化浪潮中,因主客观原因无法有效接入数字技术的数字弱势群体往往表现出数字排斥与抵触行为,探寻该群体数字排斥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当前数字包容政策工具运用现状与优化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理论—政策协同视角,依据个人信息世界理论,采用元人种志和DEMATEL方法,明确数字弱势群体数字排斥的关键影响因素,开展当前数字包容政策侧重点的内容分析,并提出政策优化路径。[结果/结论]确定了数字素养、功能—需求匹配度、信息基础设施、志愿服务资源等9个关键影响因素,部分影响因素的理论—政策协同度不高,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优化路径。

  • 张锦文, 庄若澜, 赵雅洁, 翟羽佳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12): 195-206.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22

    摘要:[目的/意义]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解决科学领域复杂问题和知识创造的重要路径。[方法/过程]概述相关核心概念,界定跨学科知识扩散,并从跨学科知识扩散的测量、过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三个维度进行全面综述。[结果/结论]现有研究大多将学术文献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利用引用关系链设计单维和多维指标来衡量跨学科知识扩散;借助引文内容分析是目前分析扩散过程与特征的主要方向。此外,知识性、主体性和环境性因素对扩散过程与结果往往具有协同多变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跨学科知识扩散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为提升跨学科知识扩散效率及效果的实证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参考。尽管各个研究方向发展程度基本持平,但相关研究方法和数据仍待进一步丰富优化。未来研究应深化对跨学科与知识扩散关系的理解,以推动跨学科研究管理与科学创新工作的有机结合,紧跟大科学时代的发展步伐。

  • 王晰巍, 李玛莉, 乌吉斯古楞, 罗然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8): 1-11.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8.001
    [目的/意义]探究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据价值挖掘过程中的生产力要素组合,构建新的生产关系并创新企业的信息资源服务模式,为数字化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过程]文章基于DIKW价值链理论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据价值挖掘的过程,构建了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企业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框架,运用单案例研究方法结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数据要素形成过程,分析采用一手和二手资料分析各阶段的生产力要素最优组合与新生产关系,对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企业信息资源服务模式进行解析。[结果/结论]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人智协创的信息资源服务模式企业能够实现数智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数字化人才的系统培育;将数据要素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生产过程和产品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企业信息资源服务模式,有助于企业发挥数据要素作为新生产要素的牵引力作用,为其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重要支持。[局限]然而,由于仅对单案例进行分析,其结果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将通过对多个行业的企业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创新实践进行分析,以对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有更为全面的见解。
  • 刘成山, 杜怡然, 汪圳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5): 131-138.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5.015

    [目的/意义]利用知识图谱进行细粒度的知识组织并识别科技文献的热点主题,有助于科研工作者把握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科前沿,进而为科研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有力支持。[方法/过程]提出一套基于知识图谱的主题发现和热点分析方法。首先,识别科技文献中的知识元,再抽取知识元中的语义实体进行主题发现;其次,构建“文献—知识元—主题”知识图谱,通过知识图谱中的共现关系网络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最后,以农学领域的中文学术论文为实验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所构建的细粒度知识图谱不仅能够揭示科学知识与主题的潜在关联,而且能够实现科技文献主题的热点分析。

  • 梁琪奇, 郭凤娇, 王婧菲, 藏月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9): 166-173.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9.017

    [目的/意义]学术论文创新类型研究是剖析学术论文创新性的前提,是内容文本层面进行学术论文创新性识别与测度的基础。[方法/过程]在对学术论文的概念和属性阐释的基础上,基于文献调研法,进行总结归纳,从创新程度、研究内容、文献结构、重要表征形式4个角度对单篇学术论文创新类型进行划分,并从三维时间视角对单篇学术论文创新类型的作用过程进行系统探讨。[结果/结论]经过分类,最终得到3种创新程度(颠覆性、独创性、渐进性)8种研究内容(理论、观点、主题、问题或对象、方法、数据、结论或事实、应用)4种文献结构(基础描述、技术方法、结果结论、未来展望)以及2种重要表征形式(单要素、组合要素)的创新类型划分结果,进而提出创新类型研究对学术论文创新性评价的启示与应用价值。

  • 苏君华, 宋雯琪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9): 9-21.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9.002
    [目的/意义]厘清国外集群式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的整体态势、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为信息安全治理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国外学者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梳理此领域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分类。[结果/结论]研究总结了集群式信息攻击的概念,并将其具体表现特征概括为信息成簇存在、信息真假混淆和信息主题积聚三种主要形式;研究探讨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应用于集群式信息攻击后的新的表现形式,如集群式深度伪造、集群式自然语言伪造以及集群式情感煽动,这些新形式的网络信息攻击手段更具针对性和破坏性,对现有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归纳了AIGC技术应用于集群式攻击的检测与防护策略,分析了当前集群式信息安全问题的治理痛点,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 张春龙, 张海涛, 周红磊, 杨梓鑫, 殷 跃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12): 124-132.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12.015
    [目的/意义]从科学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入手,聚力情报智慧,探索重大突发事件风险感知与预测的具体方法与实施流程,全面提高感知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态势及预测衍生风险的能力,以情报决策推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全流程。[方法/过程]基于数据与知识双重驱动的研究理念,在利用事理图谱揭示重大突发事件演变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明确了重大突发事件风险、重大突发事件风险因素的定义,构建了重大突发事件风险传导链路模型,提出了利用风险传导链路感知和预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流程,并结合重庆万州“7·4暴雨”事件开展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实证研究表明,基于事理图谱的重大突发事件风险感知与预测的方法和流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当类似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为相关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 林子婕, 唐星龙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9): 88-98.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9.009
    [目的/意义]目前,融合Altmetrics指标和引文指标越来越成为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的趋势所在,但是现有的评价体系易忽略学术潜在影响力维度且尚未足够重视学者学术传播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因此难以满足复杂信息环境下对学者进行全面、准确评价需求。[方法/过程]传播学中的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理论和高潜力人才评价中的A-FAST模型理论启发了对于互动视角下学者学术影响力多维评价模型的研究。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文章在专业影响力、传播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维度的基础上补充了潜在影响力维度,构建了互动视角下学者学术影响力多维评价模型,并梳理了4个维度的具体指标体系,明确其适用场景。[结果/结论]根据构建的学者学术影响力多维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石墨烯领域中国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应用,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局限]存在评价数据类型单一和模型验证情景简化等方面的不足,以待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
  • 冉从敬, 田文芳, 贾志轩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9): 124-133.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9.013

    [目的/意义]专利技术主题演化分析可以深刻揭示主题领域的技术发展脉络,如何对其进行准确挖掘对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方法/过程]沿着“技术演化理论构架”→“技术生命周期划分”→“技术主题提取”→“技术主题演化分析”这一研究主线,以自建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首先,基于Logistics模型进行技术生命周期划分;然后,分别利用LDA主题模型和PCA+K-means模型进行技术主题提取,并从技术主题强度和技术主题内容两个维度进行技术主题演化分析;最后,以视频图形处理技术领域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构建的智能模型可以挖掘出主题领域的热门和新兴主题,该分析方法对于认识和追溯技术主题演化规律进而厘清关键技术的发展脉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