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2年, 第4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06-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李长玲,荣国阳,范晴晴,王欣欣
    2022, 45(6):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究跨学科引用对知识生长的刺激作用,识别跨学科引用有效促进知识生长的研究主题,对把握跨学科研究规律和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从跨学科引用率、跨学科引用多样性、跨学科引用集中度3个方面构建跨学科引用度模型反映跨学科引用程度,构建主题研究热度模型反映知识生长,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测度跨学科引用刺激知识生长的作用与程度,并以2001—2020年图书情报学前沿和稳定型热点研究主题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跨学科引用对知识生长具有积极作用,并根据跨学科引用与主题研究热度相关性大小将研究主题分为有效、能够、不易促进知识生长3类,提出并验证一种估算刺激程度的方法。[局限]仅以图书情报学为例对模型进行检验,是否适用于其他学科尚待进一步验证。
  • 论文
    荣国阳,李长玲,范晴晴,栾锟
    2022, 45(6): 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跨学科研究不断深入,识别并分析跨学科知识生长点的生命周期,对于把握学科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和跨学科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改变以往以文献作者标注关键词、题名摘要抽取关键词为研究对象的方式,通过对目标学科文献与跨学科参考文献进行全文分词,构建跨学科知识生长点识别模型,全面分析知识节点的影响力与共现强度,识别并分析跨学科知识生长点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并以图书情报学“引文分析”领域为例,全文提取2016—2020年研究文献及其跨学科参考文献关键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引文分析领域不同生命周期的跨学科知识生长点具有不同特点:形成期不稳定生长;成长期创新发展能力较强,且外来知识主要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成熟期合作紧密,其中“社会网络分析”是最稳定的外来知识。
  • 论文
    荣国阳,李长玲,范晴晴,申力旭
    2022, 45(6): 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提倡“文理交叉”的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识别跨学科潜在知识组合,并分析其合作方案的可行性,对于把握跨学科创新方向、推动学科转型与交叉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多路径分析和全文知识提取,构建跨学科潜在知识组合合作潜力识别模型,从路径连通性、平衡性、有效潜在路径数三方面反映两知识的合作潜力,并以图书情报学“引文分析”领域为例,全文提取2016—2020年研究文献及其跨学科参考文献关键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实证表明,该模型能够通过多组已形成知识路径识别平衡性较好的跨学科潜在知识组合,并发现“引文网络—技术跨越”“相似度分析—激活函数”“聚类分析—扩散曲线”等识别结果具有理论合作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 论文
    刘丽帆,张恒,章成志
    2022, 45(6):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学术论文中,引文内容句中的知识能够反映被引学科的知识在施引学科中的分布,跨学科知识流动研究能够揭示不同学科间的知识流动现象,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方法/过程]采用引文内容分析法,以PLoS平台的开放学术论文全文数据为例,选取其中的引文句为研究对象。自动抽取引文句中包含的知识(即术语),再结合学科以及位置信息,揭示跨学科知识流动现象。[结果/结论]跨学科知识在相似领域内流动较频繁,不同学科的术语在不同位置的流动差异明显。
  • 论文
    陈果1,彭家彬1,肖璐2
    2022, 45(6): 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当前各学科领域文献增长迅速,迫切需要以面向“问题解决”的思路,从大量科技文献中抽取出研究问题、解决方案及其解决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领域知识演化研究。[方法/过程]文章提出了可应用于实践的低成本领域实体关系抽取方案:依托词嵌入类比的思想,仅从领域知识资源中提取的少量实体关系对作为基准即可实现关系分类。[结果/结论]在人工智能领域数据集上使用基于词嵌入类比方案的集成模型,抽取解决关系、问题层级关系、方法层级关系的F1值分别为8233,8149,7481。最后,将集成模型应用于全量数据抽取实体关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示了面向问题解决的人工智能领域知识演化情况。
  • 论文
    王英泽,化柏林
    2022, 45(6): 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颠覆性技术具有前瞻性、突变性与革命性等特征,对于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各国的科技研发体系中逐渐占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当前各国政策文本数量庞大、主题繁多,传统的情报分析方法难以实现大量政策跟踪与内容挖掘。通过大量政策文本进行主题抽取,可以快速了解其他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政策倾向与关注焦点。[方法/过程]文章采用word2vec和LDA相结合的主题模型分析技术,对3个国家政府和组织官网公开的颠覆性技术相关的11686条政策文本数据进行主题抽取,通过对主题建模结果的解读,分析欧盟、英国、美国颠覆性技术相关政策文本的主题特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和组织在颠覆性技术识别与政策支持方面已经有较为体系化的运转模式,同时对颠覆性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与能源、医疗、教育等领域内产生的影响给予了较高关注,且在近几年中普遍倾向于关注国际上达成共识的全球性问题。
  • 论文
    周文泓
    2022, 45(6):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国家层面明确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背景,政府开放数据的政策研究旨在明确政府开放数据面向资产化利用的政策支持与优化策略。[方法/过程]基于文本分析方法,对省级的政府开放数据相关政策展开调查,确认政策制定情况与面向资产化利用的政府开放数据内容要点。[结果/结论]通过梳理,政府开放数据政策以战略规划明确资产化利用导向、以基础规范建立资产化利用基础、以专门规定确定资产化利用行动,同数据资产化利用的关联可解析为政府开放数据多维驱动数据资产化利用的连续性建构、数据资产化利用多元推进政府开放数据拓展。由此,对政策的优化方向展望为夯实专业规则系统之下的政策基础、拓展数据治理框架下的政策体系。
  • 论文
    郑琳1,李妍2,王延飞2,3
    2022, 45(6):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解析国家数据主权概念及发展背景,探索以美、欧为代表的世界主要国家数据主权战略,为我国数据主权战略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研究、政策分析等方法对相关研究、政策和法规等资料进行剖析,明确数据主权概念、背景与主要数据主权战略模式与路径,为我国数据主权战略及治理体系构建提供有益参考。[结果/结论]我国数据主权战略应确立明晰的国家数据主权发展战略及路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数据主权战略治理体系并加强多边国际合作,增强话语权。
  • 论文
    曾文,王力,王大伟,刘敏,冯树勋,隗筱琦
    2022, 45(6): 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开源信息逐渐成为科技情报研究和服务的主要信息来源,科技情报服务的手段和产出日益多元化,同时也会蕴含新的服务风险问题。[方法/过程]针对基于开源信息的科技情报服务所面临的风险问题以及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从科学研究和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两个不同的科技情报服务层面,对相关服务的风险问题进行解析,揭示主要科技情报风险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结果/结论]提出面向科学研究和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科技情报服务风险管理措施和建议,并基于技术尽职调查的理念提出风险防范的技术体系框架。
  • 论文
    俞立平1,2,3,王龙华4
    2022, 45(6):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部分学术期刊通过人为提高被引次数、降低载文量操纵影响因子的问题不容忽视。[方法/过程]文章提出合理影响因子(IFR)这一新的文献计量指标,借助惩罚函数从剔除过度自引、修正人为降低的载文量两方面对影响因子进行修正,降低对影响因子的操纵。基于管理学CSSCI期刊2018—2020年的相关数据,对篇均自引率030以上的自引量、载文量与平均载文量之比低于050的期刊载文量进行修正后得到合理影响因子,并将其与影响因子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合理影响因子能够有效防止人为降低载文量,且对过度自引的防范效果好于影响因子。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学科、期刊特色等对修正模型的参数进行适当修改可以使合理影响因子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 论文
    曾燕1,杨晓1,2,吴京晶3
    2022, 45(6): 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在线社交网络的发展,替代计量指标出现并引起欧美等国家科技管理和评价部门的关注。[方法/过程]在调研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国家层面的科技评价政策和实践的基础上,结构化梳理科技评价政策和实践案例报告文本,构建当前替代计量指标在评价活动中应用的完整图景。[结果/结论]讨论了替代计量指标适合的评价维度、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替代计量指标应用的反思,提出结合本国评价政策要求和本土情境的使用发展替代计量指标数据基础设施的发展思路。[局限]仅解读了有限的政策文本和案例。替代计量指标如何发挥作用仍需进一步地探索。
  • 论文
    宋艳辉,曹佳伊,邱均平
    2022, 45(6): 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期刊来源指标是学界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方程,从动态视角比较分析来源指标之间的关系强弱变化。[方法/过程]文章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为数据来源库,选取图情学的13种期刊在2005—2018年间的来源文献指标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出与来源文献量相关性较强的三个指标,并依据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方程具体比较指标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与来源文献量关联度从大到小的前三的顺序为基金论文比、地区分布数和机构分布数;来源文献量与基金论文比呈负相关,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负相关特征逐渐增强;与地区分布数和机构分布数则呈现正相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呈现增强趋势。
  • 论文
    江雨薇1,陈君沂2,林丽娇2,赵勇1,2
    2022, 45(6): 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究破除“唯论文”政策扩散的特征,揭示相关政策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为我国科教评价政策的布局、优化、实施与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过程]基于中央、部门和地方三个层级的359份政策文本,运用统计分析和文本挖掘方法对破除“唯论文”政策的时空演进、发文机构及主题内容进行分析,总结政策在不同层级间的主题扩散特征,研判政策发展趋向。[结果/结论]破除“唯论文”政策在地方层级的扩散效果显著。中央、部门和地方的政策主题内容具有较高相似度,各层级主题在延续了上一层级主题的基础上又有所拓新。破除“唯论文”政策主要有5个趋向:科技创新与强国建设是破除“唯论文”政策的最终目标;人才评价与职称评定是破除“唯论文”政策的核心问题;教师发展与师资队伍建设是破除“唯论文”政策的关键着力点;科研诚信与道德建设是破除“唯论文”政策的根本要求;科技成果转化与科研经费管理是破除“唯论文”政策的拓展延伸。
  • 论文
    吴志祥,赵凯蕊,何超,朱晓峰
    2022, 45(6): 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当前学科领域主题演化与预测研究文献快速增长,适时开展国内外最新研究的梳理与述评,助力研究的价值提升。[方法/过程]首先,归纳现有研究理论基础,构建研究总体框架图;其次,依据研究的内在知识逻辑,刻画了主题演化与主题预测的方法路径;最后,在剖析研究价值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建议。[结果/结论]后续研究需加强科学演化模型、演化扩散理论以及科学—技术关联模型的完善与应用,积极使用深度语言模型以及深度学习算法以提升主题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在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丰富研究对象颗粒度,并注重研究的科技情报实效。
  • 论文
    赵蓉英1,2,3,李新来1,3,明均仁4
    2022, 45(6): 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文章跟据影响力定义融入信息受众情感特征指标构建了高校新媒体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扩展了传统影响力评价体系,突出了以信息受众的情感与行为表现作为高校新媒体影响力的核心评价目标。[方法/过程]以118个高校官方微博为例,对高校微博影响力评价的情感表征指标和行为表征指标进行处理与量化,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进行评价实证。[结果/结论]情感表征与行为表征得分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情感指标为高校新媒体影响力评价提供了更细粒度的参考单元。因子得分指出高校微博影响力得分整体差距较大,大部分集中在低数值区域;采用层次聚类法以情感特征和行为特征进行聚类可以将高校微博分为4种类型。
  • 论文
    贾君枝1,李衎2
    2022, 45(6): 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立足于词表间的互联关系构建词表网络,将词表间关系划分为重用、元数据、映射3种,挖掘各关系网络下词表的特征分布情况,进而探析词表显性关联关系下的潜藏关系,根据研究结果对词表构建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意义。[方法/过程]选取LOV平台中进行注册的词表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集中分析基于7种不同链接谓词形成的词表网络的统计特性及结构特性,对各词表网络中的核心词表、网络结构、词表互联情况等进行深度分析。[结果/结论]研究总结了不同词表网络的结构特征,有助于了解目前的词表互联类型和现状,为词表构建提供一定的可行性建议。
  • 论文
    王忠义1,王娜1,彭思源1,黄京2
    2022, 45(6): 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为把握不同学科之间知识交叉融合程度,全面揭示跨学科知识交流的特征和规律。[方法/过程]文章深入引用内容层面,以引文事件为分析单位,构建了引文事件表示框架、定义了引文事件类型、分析了引文事件权重,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囊括多维度的学科关系测度方法,并以经济学和社会学为实证分析对象,对两个学科在2000—2020年间的学科关系进行测度。[结果/结论]将研究结果分别与基于文献直引、引用主题分析以及专家评估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基于引文事件分析的学科关系测度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 论文
    冯立杰1,2,关柯楠1,王金凤2
    2022, 45(6): 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作为获取创新信息的重要渠道,潜在用户需求的在线评论对精准识别未来产品的创新方案至关重要。文章依托多维技术创新地图提出一种基于在线评论考虑潜在用户需求的产品创新方案识别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利用STM从在线评论文本中提取潜在用户需求信息;其次,借助概率语义术语集将需求信息转化为面向产品技术模块的创新要素并进行权重排序;然后,运用多维技术创新地图对创新要素进行维度划分,与多个创新法则耦合迭代,生成系列产品创新方案;最后,以航拍无人机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结论]应用结果表明,提出的产品创新方案识别方法能够为企业精准高效开展产品创新活动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 论文
    严炜炜1,2,黄为2
    2022, 45(6): 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学术社交网络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们维护人际关系、进行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开展用户行为聚类研究对学术社交网络平台准确识别用户组成成分、理解用户行为、提升服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以ResearchGate(RG)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平台用户行为的描述模型基础上,利用Kmeans算法对学术社交网络的用户利用行为进行聚类分析,并立足于学科差异视角探索不同学科用户分布与行为特征。[结果/结论]研究表明RG用户可被划分为10类,不同用户群体在平台功能的利用方面存在较明显的行为偏好差异。同时,学术社交网络的用户利用行为存在学科差异,自然科学类用户类型分布较为均匀,较少呈现极端偏向某一用户群体的情况,利用行为也更加积极;而人文社科类用户主要由潜水用户组成,表现相对沉默。
  • 论文
    张玉洁,白如江,鞠孜涵,张浩川,王效岳
    2022, 45(6): 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从因果关系视角出发,提出从科学事件中挖掘科技创新的逻辑链条并进行潜在创新机会发现。[方法/过程]首先,从科学事件中抽取出三元组结构的因果事件,然后将事件进行全局关联,构建为因果网络。然后,基于因果网络,分别提出基于语义因果的创新路径发现和基于表示因果的创新机会发现;最后,通过网络分析、路径计算、特征表示、链路预测等方法来挖掘科技创新过程中显著性的、强延续性的科学事件及其演化路径,并识别潜在的、具备因果逻辑的创新要素。[结果/结论]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领域在科技创新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关联作用;天文、能源材料等领域在科学创新中延续性更强,发挥稳定性、基础性的作用;人文学科在科学研究中活跃性不足,未来需要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此外,通过潜在创新机会预测,发现全球气候变化与科技发展的诸多方面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未来应当持续关注气候问题。文章将科学事件的路径发现与要素识别转化到因果网络上,通过建模、计算、预测来挖掘科技创新的逻辑链,并通过实证研究为该方案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支持,能够为科学创新发展、科技战略布局提供参考,具有一定有效性与可行性。
  • 论文
    曹秀丽,赖朝新
    2022, 45(6): 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科学研究逐步信息化、数据密集化(eScience)的大背景下,合理规划科研过程、科学管理研究数据对科研项目实施、数据利用与增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文章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调研多个学科领域的科研项目,梳理和细化科研活动、科学数据管理的主要阶段,创建科研—数据双生命周期理论模型。[结果/结论]从具体活动内容和研究规范两方面,详细阐述双生命周期模型中科研项目和数据操作是如何协同进行的,该模型对以研究团队为责任主体的科研活动和数据信息服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局限]提出的双生命周期模型适用于大部分的科研活动,而某些科研活动则根据实际的项目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或者删减模型中的部分环节。
  • 论文
    李万星,卢全梅,王琳
    2022, 45(6): 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构建数字化科教评价平台的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数字化科教评价平台的信息服务质量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和评估规范。[方法/过程]参考SERVQUAL、LibQUAL以及ESQUAL评价模型指标,结合数字化科教评价平台信息服务的特点,构建了一套较完整的科教评价平台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继而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化科教评价平台——中国科教评价网开展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数字化科教评价平台的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平台架构设计、平台界面设计、评价服务功能设计、评价信息内容、个性化评价服务和评价服务效果等6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中国科教评价网信息服务质量总体上处于满意水平,其中信息服务效果评价最高。依据评价结果提出平台的信息服务策略。
  • 论文
    郭顺利,步辉,何宏国
    2022, 45(6): 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进一步挖掘与分析网络问答社区用户信息需求,实现用户信息需求序化组织与聚合,提升网络问答社区服务质量。[方法/过程]融合GMM和Kmeans聚类算法对网络问答社区用户提问问题文本进行用户信息需求挖掘与分析,并采集途牛网络问答社区“北京”话题下的全部问题文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途牛网络问答社区中用户的信息需求主要分为三类:景点、住宿、出行和周转。文章所提出的网络问答社区用户信息需求聚合方法可以高效地识别出用户信息需求,实现话题下用户信息需求序化和组织,对网络问答社区提升信息组织水平和优化信息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论文
    王帅,纪雪梅
    2022, 45(6): 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目的/意义]通过构建在线健康社区用户画像,解释不同用户群体的情感差异和特征,以掌握社区用户情感表达规律,推动在线健康社区的信息支持与情感支持功能建设。[方法/过程]首先,分析建立用户画像的目的,结合在线健康社区的数据特点建立包含基本信息、情感、主题和信息行为特征的用户画像概念模型。其次,确定各用户的标签属性,对标签属性进行抽取。最后,结合情感标签对用户角色进行划分,利用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方法(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实现了用户画像并分析不同角色的画像特征。[结果/结论]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生成贴近用户原貌的画像并识别用户情感表达特征。通过实例分析挖掘出焦虑型、愤怒型、祈祷型、乐观型和悲哀型等5类社区用户群,各用户群体在性别、年龄、影响力、活跃度和兴趣主题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特征差异。
  • 论文
    张军,王学金,李鹏,庄云蓓
    2022, 45(6): 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数据驱动下开展群体行为计算,设计舆情传播建模方法,为网络舆情管理创新提供支持。[方法/过程]结合群体行为理论和收敛交叉映射算法,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建模方法。首先从群体结构、群体规范和群体过程视角提取舆情系统特征,之后根据最邻近方法和时间序列收敛判断法识别特征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舆情传播模型。该方法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社会强化机制计算化,通过系统特征的因果关系强弱和差异分析,揭示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机理。[结果/结论]基于新浪微博平台中“双黄连事件”“白银越野赛事件”“十堰爆炸事件”和“青海地震事件”等4组舆情数据的实证结果发现,各事件中的群体交互持续能力和聚集度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即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典型的群体事件。此外,不同类型的舆情事件系统特征的因果关系强弱程度不同,因果关系越弱舆情演化不确定性越大。
  • 论文
    张新兴1,杨志刚2,庞弘燊3,杨敏然1
    2022, 45(6): 1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调研国内外科学数据集成的最新研究和实践进展,为促进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将科学数据集成体系划分为5个分支:科学数据集成理论、科学数据集成方法、科学数据集成技术工具、科学数据集成模型、科学数据集成平台,深入评析每个分支的最新进展。[结果/结论]为了提高科学数据集成效率,应大力推进科学数据的标准化工作,制定体现科学数据共享特点的、完善的标准体系,推动实现科学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规范化。为了科学评价科学数据集成的成效,需要推进科学数据集成评估研究。
  • 论文
    2022, 45(6): 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