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4年, 第4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3-15
      

  • 全选
    |
  • 王知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一级学科更名的转型期,为了持续推进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守正与创新,需要重新构建数智时代情报学学科体系,以便服务于总体国家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方法/过程]以转型前后的情报学研究生教育为出发点,理解数智时代的特征和“三大体系”的内涵。探讨国际情报学和中国情报学的起源,梳理我国情报学的英文范式和中文范式,将信息链原有的线性结构改造成环形结构,提出情报学的“信息·情报一体化范式”。辨析几个容易混淆的关键英文术语,澄清某些模糊认识。回顾我国情报学学科体系研究的几种观点,构建数智时代情报学学科体系。[结果/结论]划分出广义情报学和狭义情报学,以便恰当处理军用情报学和民用情报学的关系。明确了英文语境下Information Science与中文语境下“情报学”的异同。一体化范式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Information范式与Intelligence范式。重新构建的分层式同心圆形结构的情报学学科体系,较为完整地体现数智时代情报学学科体系的全貌。

  • 吴江, 陶成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2024年1月,《“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正式印发。文章对其主要内容进行解读,旨在探讨政策制定的背后逻辑,明确政策的核心要义与具体导向,从而推动政策落实,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方法/过程]从乘数效应、保障支持、组织实施三大方面对政策主要内容进行阐释。[结果/结论]政策以各行业领域的实际需求为着眼点,以协同优化、复用增效、融合创新为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发挥的主要路径,同时保障数据要素流通的效率与安全,并最终通过多措并举来实现数据要素在各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

  • 彭知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引入暗数据概念,对情报学现有观念、理论等做出新的诠释。[方法/过程]首先,梳理文献,辨析概念,提出广义的暗数据概念;然后,从暗数据视角对情报的本质、情报活动的目的和情报的社会功能等做出新的阐释。[结果/结论]暗数据是指潜藏在人们的认知之外,且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数据。从暗数据视角反思情报学,可获得一些新的认识:确定性不是情报的本质特征,不确定性才是情报的根本属性;情报活动的目的,不在于揭示事物的规律及基于规律的预测,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物的不确定性;情报的社会功能不宜定位于服务决策或成为决策的参谋,而是辅助或影响决策。

  • 索传军, 牌艳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数据架构作为一个将数字技术融入业务、实现组织在数字空间发展的方法论框架,是解决图书馆等传统组织在数字空间数字化解构与重组等实际问题,促进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化发展的关键。[方法/过程]结合当前图书馆数字化进程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首先对数据架构相关概念与定义、功能与目标进行分析,得到图书馆数据架构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数据架构的建构方法;最后,系统地探讨了图书馆实施数据架构的路径与策略。[结果/结论]图书馆数据架构主要基于数据思维,通过业务解构和业务重组,实现业务逻辑由物理空间向数字空间的翻译与转化;可通过对关键业务实体、具体场景的数据建模,以及数据流动与整合规划等图书馆数据架构策略,为实现图书馆数字化转型服务。

  • 储节旺, 罗怡帆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赋能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推动了社会原有生产模式的变革。研究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动力,分析数智技术赋能下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的特征和协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结合知识链理论,对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的内涵和特征进行阐述;分析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多螺旋的演变动因,并构建知识生成多螺旋模型;采用协同学理论,对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动力多螺旋模型的演化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在数智技术的参与下,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表现出新的特征;人类螺旋和非人类螺旋的演化经历了局部人机协作、人机协同和人智融合三个阶段。

  • 陈昱成, 孙蒙鸽, 韩涛, 胡正银,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文章提出数智驱动下“智能科学家”的建设框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过程]在分析生物、化学领域期刊的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对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下的“智能科学家”相关研究分别进行总结梳理,分析不足之处,提出数智驱动下“智能科学家”建设的必要性。[结果/结论]初步得到数智驱动下“智能科学家”建设的框架,并从数据建设、模型建设以及知识嵌入建设的角度出发,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数智驱动下“智能科学家”的思路。

  • 宋丁博男, 吴德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个人数据跨境流动在促进数字经济全球化与数字产业升级的同时,对个人数据跨境流动监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在新安全格局下探索个人数据跨境流动监管体系的优化路径,有助于保障数据安全与数字人权,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方法/过程]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律及政策分析等方法,基于对新安全格局下个人数据跨境流动内涵和法理基础的厘定,从监管主体、监管客体和监管内容三个面向,比较考查欧盟、美国和中国个人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模式的制度演进。[结果/结论]基于对个人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模式变革趋势的总结,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监管体系优化构想,包括加强数据跨境监管力度,保障数据流动安全有序;提升数据监管治理精度,促进数字经济安全发展;拓展数据监管合作深度,构建全球数字共治格局等。

  • 俞立平, 王延芳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线性学术评价中,普遍存在初始权重与实际权重不一致问题。[方法/过程]文章以学术期刊评价为例,在对其产生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危害,并对现有的几种解决方法的不足进行了剖析,提出一种新的最小均值指标权重修正法,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最小均值指标权重修正法可以彻底解决自然权重问题;要重视自然权重问题对学术评价科学带来的影响;最小均值指标权重修正法也适用于所有的线性评价。

  • 何劲, 王曰芬, 傅柱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索情报研究场景式服务及其发展路径,助推科技情报服务转型升级,提升国家科技情报项目的投入产出绩效。[方法/过程]剖析信息增值服务业态的“场景”内涵,阐释场景化科技情报服务在价值创造逻辑上的变化;研究情报服务场景化要素,构建场景式情报服务体系模型并进行实例阐释;并从项目管理角度,分析场景式情报服务的发展路径。[结果/结论]场景式作为信息服务的新模式,促使服务价值功能创造、服务价值体验传递、服务价值供给主体发生改变;服务内容通过体系模型中的形式化表达转化为符合场景要素的服务方案,可作为新实践当中的实现方式;项目驱动或服务驱动的情报项目管理方式对科技情报服务转型有重要影响。

  • 赵健雅, 陈峰, 郑文丽, 刘润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美国出口管制及经济制裁背景下,探讨美国供应链溯源应对过程中的供应链信息安全问题,并尝试建构基于供应链信息安全的反竞争情报体系。[方法/过程]聚焦美国供应链溯源调查的相关程序,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厘清美国供应链溯源调查背后的竞争情报属性和企业应对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反竞争情报在美国供应链溯源应对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基于供应链信息安全的反竞争情报体系建构思路。[结果/结论]基于供应链信息安全的反竞争情报体系是协调供应链溯源应对与关键信息保护的动态运行体系,从体系框架、理论模型和运行机制三个层面进行了整体建构。

  • 娄策群, 陈汝涵, 樊悦, 赵姣姣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从概念和结构上剖析老年人数字信息生态适应能力,可丰富相关学科领域研究内容,为老年人数字信息生态适应能力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为多路径全方位提升老年人数字信息生态适应能力、提高老年人与数字信息生态环境的和谐度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过程]首先,提出老年人数字信息生态适应能力概念并对其要点进行解析,构建概念模型;其次,根据适应对象的组成将老年人数字信息生态适应能力划分为4个构面,并对各个构面及其组成要素的概念与作用进行分析;最后,采用专家咨询法探究各个构面及其要素的主次关系。[结果/结论]老年人数字信息生态适应能力是指为顺应数字信息生态环境变化,老年数字信息人进行数字信息行为的适应性改变,以达到数字信息行为与数字信息生态环境相和谐的能力。老年人数字信息生态适应能力可划分为数字信息本体适应能力、数字信息技术适应能力、数字信息制度适应能力、数字信息场景适应能力4个构面,每个能力构面又有多个能力要素,不同能力构面和能力要素的重要程度有较大差异。

  • 胡丽娜, 郝继英, 张谦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当前国防科技重点领域对国家安全、军事博弈至关重要,开展国防科技重点领域发展态势情报分析模型构建研究,有助于情报研究人员利用模型的逻辑优势,对国防科技重点领域发展态势进行全面分析并形成情报认知。[方法/过程]在系统调研情报分析模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防科技重点领域发展态势情报分析的任务需求,借鉴了Endsley态势感知理论,构建了由信息采集层、态势觉察层、态势理解层、态势预测层4个层次组成的国防科技重点领域发展态势情报分析模型。[结果/结论]国防科技重点领域发展态势情报分析模型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为当前高度关注的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生物技术等国防科技重点领域发展态势分析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 栾宇, 张海涛, 李依霖, 庞宇飞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为我国带来的危机层出不穷,如何以国家安全与发展需求为目标导向,有效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是当务之急。然而情报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方法/过程]以韧性理论为顶层指导,以情报决策相关概念为基础,以政府为决策主体,梳理突发事件研究方向相关文献,构建基于韧性理论的突发事件情报决策体系。从情报流、业务流、决策流三条链路为线索,纵向刻画出体系的管理流程与运行逻辑。[结果/结论]以数据驱动、知识驱动为内在推动力,将韧性、情报注入决策体系,给突发事件的决策赋予了更高层次的智能性、智慧性,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体系建设工作,为政府优化政策战略提供参考,使政府治理更具弹性与兼容性。

  • 彭国超, 吴思远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用户回避行为是人工智能时代下人机交互过程中的一种消极反应。探究用户对智能客服的回避机制,提升消费者对智能客服的体验感和留存率,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方法/过程]整合扎根理论和叙事研究方法,通过对访谈资料的编码分析,提炼出77个初始概念、25个基本范畴和7个主范畴。研究梳理范畴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构建智能客服用户回避行为机制的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用户从使用智能客服到触发回避行为会经历一系列心理和认知变化的过程;当回避驱动因素和需求满足程度影响用户心理和行为时会受到用户的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制约。

  • 漆晨航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生成式人工智能改变了网络空间的信息生成模式,由人工智能生成的虚假信息不仅数量庞大且有高拟真性,诱发严峻的虚假信息风险,亟须从把握发展与安全平衡的角度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虚假信息风险的治理方法。[方法/过程]归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虚假信息现实问题和未来风险,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现有虚假信息治理体系的挑战,进而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虚假风险的治理路径。[结果/结论]机制建设层面,建立虚假信息协同治理机制,通过战略规划统一“虚假信息”的规范概念,并传导至法律制度与网络信息内容执法实践获取。多元治理层面,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事实核查工作,赋予信息发布与传播者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标识义务,并通过学校教育与资源渠道拓宽等措施提升公民信息素养。科技方法层面,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科技底层降低虚假信息风险,并要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配备必要的虚假信息鉴别科技和获取渠道。

  • 刘亚丽, 范逢春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识别ChatGPT-AIGC用户风险感知维度属性,为数字智能时代有效实现风险治理、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价值参考。[方法/过程]结合已有风险感知维度研究成果,通过面对面访谈和线上访谈收集数据,借鉴扎根理论研究思路对访谈文本进行三级编码,构建ChatGPT-AIGC用户风险感知影响机理APCO模型。[结果/结论]结果发现个人风险感知能力影响用户产生不同的风险感知维度,而用户风险感知维度属性又进一步对使用意愿产生影响。基于此,从技术研发、信息监管、法律监督三方面提出风险治理策略。

  • 张玥, 李青宇, 刘雨琪, 朱庆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从组态视角对AIGC应用平台用户的中辍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明确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的痛点与边界,更好地优化服务,以促进技术赋能。[方法/过程]使用问卷收集219份有效数据,采用扎根编码与定性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AIGC应用平台用户中辍行为的因素进行识别,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揭示引致AIGC应用平台用户中辍行为发生的条件组合。[结果/结论]将AIGC应用平台用户中辍行为归纳为潜在威胁感知型和技术因素主导型两种模式,发现感知威胁、期望失验、系统质量、内容质量在AIGC应用平台用户中辍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对后续的研究视角提出了相关建议。

  • 周知, 周赵鋆, 张窈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深入分析数字原住民用户认知特性,探究其网络谣言接受影响因素,并梳理影响因素间的作用关系,为网络谣言治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文章使用事先调节的方法将数字原住民对自身的认知水平调整至合理水平,通过深度访谈获取数据,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构建网络谣言接受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认知结构、个人情绪、因果推测是数字原住民谣言接受的内部直接影响因素,信息属性、来源渠道、社群因素是外部直接影响因素,认知结构通过影响个人情绪和因果推测对网络谣言的接受产生间接影响,涉入程度起调节作用,结合数字原住民在谣言接受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提供针对性的谣言治理和应对策略。

  • 金华, 李奕贤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社会突发事件映射到互联网空间中形成的突发网络舆情在不良因素的干扰下于网民间扩散容易形成强烈的负面情绪导向,很可能对网络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极大破坏。因此,正确认识突发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把握各种舆情管控措施对传播的影响,对合理、有效地管理舆情至关重要。[方法/过程]针对突发网络舆情的传播特性对标准SEIQR模型进行改进,提出实施舆情管控措施下以媒体恶意炒作和网民间恶性正反馈为主要传播驱动的SEACBR模型,并利用仿真实验对不同规模的突发网络舆情在各种管控措施下的传播过程进行模拟,以探究不同措施的管控效果并验证模型的泛化性。[结果/结论]管控突发网络舆情应以良性引导为主,其他措施为辅,这样在及时施策、积极治理的情况下突发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就可被有效抑制。

  • 曾文, 闫甜甜, 刘晓琳, 张蕾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愈加剧烈,准确把握未来科技前沿是科技竞争取得胜利的关键,科技前沿探测是科技情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方法/过程]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知识树的科技前沿探测方法,通过科技前沿知识树反映领域科技前沿的发展信息,探索解决科技前沿探测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冗余、探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以深度学习领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知识树的科技前沿探测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科技前沿探测过程的效率,改善科技前沿探测结果的质量,可以为面向特定领域的科技前沿研究提供参考。

  • 贾君枝, 崔西燕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基于认识论的哲学视角研究知识组织系统,旨在揭示知识组织系统构建过程中所蕴含的多元认识论立场,并为概念知识的构成提供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思考和理解,从而为知识组织系统的构建提供哲学层面的理论指导,以更好地规范和提升知识组织系统构建的过程和质量。[方法/过程]利用符号学、概念理论揭示概念的本质,基于知识组织中概念的认识论立场,分析不同认识论影响下知识组织系统的发展,进而探讨知识组织系统构建中所蕴含的多种认识论的协调作用。[结果/结论]充分明确了知识创造过程中认知主体的认识观,即明确了认知主体在概念知识选取中的哲学视角,揭示了知识组织系统对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实用主义、历史主义、批判理论等多元认识论的协调构建,进一步优化了知识组织系统构建路径。

  • 罗伟哲, 唐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边境安全情报活动所面临弱信号环境中,构建边境安全情报感知模型,解决情报感知工具不足问题。[方法/过程]通过实际调研,分析边境安全情报体系在面对弱信号环境时所存在的感知范围狭窄、感知内容单一、深刻程度和智能化程度不足4方面困境。以系统论和情报感知理论为指导,构建面向弱信号的边境安全情报感知模型。[结果/结论]边境安全弱信号感知模型构建遵守从常态扫描与重点扫描相结合、从“还原事实”到“理解弱信号”、人机交互的原则,主要包括人才、资源、技术三个构成要素,全谱系扫描、信息采集与融合、情景分析、意义构建、刻画表达、持续监测6个步骤。

  • 刘江峰, 王希羽, 张君冬, 孔玲, 裴雷, 王东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从文献深层语义特征角度分析特定领域期刊研究内容中蕴含的新兴主题,对科研工作者了解领域研究热点、寻找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以图书情报领域期刊“JASIST”为例,从文献句子的语义特征角度出发,使用BERT及其衍生模型进行关键句子的识别;其次,基于MLM提出语言模型的增强方案;最后,使用BERTopic在识别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面向关键研究语句和摘要的新兴主题发掘及演化分析。[结果/结论]整体句子识别性能F1值超80%,基于MLM的领域模型在关键句子识别上较基准模型性能提升约1~2个百分点,基于BERTopic发现7个新兴热点研究主题。文章提出的关键句子识别和基于BERTopic的主题计算方案能够有效挖掘新兴主题,为科研工作者提供辅助。

  • 孟高慧, 刘畅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国内搜索即学习(SAL)领域稳定发展,即将步入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这一关键时刻,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未来发展建议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遵循PRISMA标准程序筛选出41篇相关文献,并聚焦于其中的34篇实证文献和70个研究问题,使用内容分析法抽取和整合数据资料。[结果/结论]国内SAL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色,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建议在未来应持续推进SAL领域的研究范式转变,包括在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拓展至更广泛的研究情境和更均衡的研究问题,在方法论层面拓展至更多样的研究方法,在价值论层面拓展至更人文的用户赋能视角。

  • 相丽玲, 王高开, 梁晨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从国家安全观视角,不仅能考察美国数据隐私保护框架的顶层设计,也能充分、全面、立体地揭示出美国数据隐私保护制度的整体趋势与优劣,为我国跨境数字贸易流通有效安全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与内容分析法,对美国新型国家安全观的基本构成与特点、数据隐私立法演化历程及其数据隐私框架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美国新型国家安全观下的数据隐私保护以数字经济优先发展为前提;其数据隐私整体框架,由国内和跨境数据保护与流动规则两个部分组成;美国数据隐私保护统一立法、跨境数据流动监管与治理现代化立法成为趋势;美国主导的同盟国跨境数据流动圈的形成,成为逆全球化的数据贸易壁垒;构建“共同价值观下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