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文
    蒋雨肖,丁晟春,吴鹏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11): 180.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1.11.024
    信息传播正逐渐从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单模态形式过渡到相互融合的多模态形式,且数据量飞速扩张。大规模数据需要庞大的存储空间,如何对海量的文本、图像等多模态数据进行有效分类变得至关重要。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语义特征分类模型,解决图像文本形式的多模态数据的分类问题。在该模型中,利用BiLSTM(双向长短期记忆模型)设计文本特征提取模型,利用VGG16卷积神经网络设计图像特征提取模型,将两类深度神经网络提取出的文本特征与图像特征进行特征融合,进而实现多模态信息的分类。在NUS-WIDE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论文
    李静,胡潜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11): 173.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1.11.023

    摘要:[目的/意义]多语言环境下,用户基于MOOC平台生成了大量UGC笔记,为了更好地利用MOOC资源,文章提出多语言UGC课程笔记自动生成模型,有助于促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及提升教育公平。[方法/过程]首先抓取多语言环境下的UGC笔记和讲稿并进行预处理,其次将多语言UGC笔记归并为双语笔记,接下来对热门和冷门课程的多语言UGC实现自动化子主题簇融合,在此基础上依据加权规则提取最佳单条笔记并确定时间戳,将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进而形成系统、完整的双语课程笔记。[结果/结论]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其中对于热门课程,准确率和召回率均达到100%,对于冷门课程,准确率为79%,召回率为83%。
     
  • 论文
    王秉1,2,吴超1,2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9, 42(6): 56.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19.06.010

    摘要:[目的/意义]安全管理是备受当今社会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而安全情报旨在支持和服务安全管理,对安全管理具有统领与引导作用。因此,情报主导的安全管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过程]运用理论演绎方法和思辨研究方法,结合情报科学与安全科学(特别是安全管理学)理论与知识,分别从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两个层面出发,探讨情报主导的安全管理的建立依据。在此基础上,分析情报主导的安全管理的涵义,并构建和解析情报主导的安全管理两个基本模型(即概念模型和实施模型)。[结果/结论]情报主导的安全管理方法的建立具备坚实的基础依据,情报主导的安全管理是指运用安全情报统领和引导安全管理全局全过程,情报主导的安全管理的概念模型和实施模型可为其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总体理论和方法指导。
  • 论文
    刘海鸥1,2,孙晶晶1,苏妍嫄1,张亚明1,2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8, 41(11): 155.
    [目的/意义]用户画像是一种快速、精准分析用户行为模式、消费习惯等商业信息的数据分析工具,为企业进行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奠定了基础。[方法/过程]通过文献分析方法,从概念界定、构成要素、模型与方法等维度对用户画像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梳理,揭示了用户画像建模的不同方法,此外还总结了各类建模方法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最后给出用户画像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的相关启示。[结果/结论]作为新兴的数据分析工具,我国关于用户画像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都还较为薄弱,尚有较大的探索空间,通过综述发现了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 论文
    范昊,郑小川
    情报理论与实践.
    [目的/意义]对国内外开源情报研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学术界关于开源情报的理论和应用成果,分析研究中存在的缺漏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支持。[方法/过程]使用定量的方法对文献进行总体发文量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后,进一步运用内容分析法梳理开源情报的概念,结合DIKW模型提出当前学术界关于开源情报的研究结构,归纳总结其内容。[结果/结论]目前国内外对开源情报主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特别是在开源情报的概念发展、开源情报搜集、融合、质量评估、模型构建等研究内容上有了新的认识。但总体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中理论模型和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外,开源情报的应用场景和内容仍有扩展的空间。
  • 论文
    卢智增, 高翔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8): 51.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1.08.008
    近年来,社交媒体平台在“流量经济”的趋势下,过度使用算法技术,将用户推入“信息茧房”和“回音室”,由群体极化引起的极端观点明显增加,通过对社交媒体平台中群体极化形成机理的研究,可以为政府调控舆论的极化提供一定参考。文章在回顾国内外有关群体极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交媒体中群体极化案例的观察,归纳出网络群体极化产生的社会效应,以及社交媒体平台中群体极化形成的诱因,并根据前人研究与所归纳的因素,分析出网络群体极化形成的三种合力,即推动力、摇摆力和阻滞力,进而构建社交媒体平台群体极化的动力机理模型和形成机理模型。依据所得模型和归纳的结论,在合理引导网络群体极化的原则上,提出了相应的引导策略。
  • 论文
    胡剑1,朱鹏2,戚湧1,2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2, 45(5): 156-164.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2.05.020
    摘要:应急情报体系的构建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管理和决策的有力依据。然而当前的应急情报体系中在情报存储、情报共享、情报溯源等环节和快速预警、联动响应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因此,文章基于当前新兴的区块链技术,将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可追溯、自主触发等思想引入应急情报体系构建中,利用区块链对情报进行完整性存储、分布式共享和追踪溯源,利用智能合约设置预警阈值,全网广播,产生齿轮联动式响应模式。根据疫情发展不同阶段完善当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情报体系,为提升国家应急治理能力提供基础和保障。
  • 论文
    单晓红,张晓月,刘晓燕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8, 41(4): 99.
    [目的/意义]用户画像描述产品用户群体行为特征,为商家提供多方位的用户信息,使商家了解、认知用户,改进产品或服务,为精准营销带来可能。[方法/过程]以在线评论数据为基础,从用户信息属性、酒店信息属性和用户评价信息属性三个维度构建用户画像模型的概念模型,并采用Protégé工具建立本体来实现用户画像属性之间的关联,完成对酒店用户特征的完整刻画。[结果/结论]以携程网北京地区酒店的在线评论为例,从用户信息、酒店、评论3个维度进行可视化,构建用户画像,为酒店了解用户需求,开展精准营销提供决策依据。
  • 论文
    余辉,梁镇涛,鄢宇晨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 43(11): 169.
    [目的/意义]在国内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外数据融合与集成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旨在为数据融合与集成领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主要从相关研究、研究路径与方法以及应用与挑战三个方面进行回顾,并从概念、路径和应用三个方面指出未来研究方向。[结果/结论]目前研究路径与方法包括数据处理模型、基于阶段的策略、基于特征表示的方法以及基于语义的应用4个层面;从多传感器系统、生物医学、环境研究和城市建设4个领域研究发现,每个领域都存在着共同或者特殊的应用挑战。
  • 论文
    李纲,余辉,梁镇涛,张羽帆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2, 45(2): 85.
    [目的/意义]技术交易是技术转移的关键环节,除技术内容的匹配外技术交易受到多方因素影响,研究技术交易中供需匹配的影响机制有利于促成技术交易。[方法/过程]文章以湖北省技术交易所过往交易合同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TOE框架梳理技术、主体和环境三个层面的5个前因变量条件,应用QCA方法探究影响高成交率技术交易的条件组态和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高成交率的技术交易驱动机制有两条,即距离—政策—感知可靠的主观型和距离—政策—组织邻近—技术可靠的客观型。在两条路径中距离和政策都是重要因素,而主观的可靠性和客观的技术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能产生替代效果。
  • 论文
    李默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2, 45(3): 89.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2.03.013
    [目的/意义]元宇宙的出现为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改进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过程]文章在述评元宇宙概念及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图书馆元宇宙体系架构,探讨了物理层、软件层、数据层、规则层、应用层和交互层6个层次的功能。[结果/结论]认为元宇宙能对智慧图书馆服务产生积极的促进和影响,并对元宇宙视角下智慧图书馆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元宇宙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 论文
    丁家友,唐馨雨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2, 45(2): 121.
    [目的/意义]人文学者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使用传统手段感知数据的技术困境和进行数据交互认知的人文迷思。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出发,无论是遵从信息的生产者驱动模式,还是消费者驱动模式,都需要寻求一个兼具技术与人文框架的信息交流与传播工具。Data Storytelling(数据叙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被赋予新的使用语境与意义,并以数据科学理论和实践为支撑,成为数字人文方法论甚至技术体系的重要环节。[方法/过程]研究从大数据时代数据感知和数据交互认知的困境出发,通过文献调查理清数据叙事的概念与逻辑脉络,提炼其基本要素与理论基础;再对比传媒、商业、文化教育等应用数据叙事相对较早领域的应用情景,分析各情景中数据叙事的用户体验价值、情感价值、知识感知与传播价值、认知驱动价值等,继而总结了数字人文视角下数据叙事的应用与实践意义;最后提出图情档学科利用数据叙事展开数字人文研究与教育的路径与方法。[结果/结论]数字人文在不同语言文化中的探索与发展,始终围绕着数据感知与价值发现的技术规律与叙事话语体系的人文框架或范式不断迭代升级。以数据科学为平台、信息可视化为产品或服务形态、叙事学为价值变现渠道的数据叙事,将有利推动数字人文研究,成为整合数据资源,以至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的重要工具。
  • 论文
    张大伟,谢兴政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7): 101.
    [目的/意义]个人在社交媒体时代正沦为“裸露的人”,探索隐私顾虑与隐私倦怠的影响因素、驱动后果及二者的互动机制,对个体的隐私保护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认知—态度—行为”模型,整合个人和环境要素,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数字原住民的隐私保护意向形成机制。[结果/结论]SEM结果显示,在线隐私素养和信息敏感度会作用于数字原住民的隐私态度,同伴影响仅能正向驱动隐私顾虑,父母影响无法对隐私态度产生作用,隐私倦怠对引发隐私保护行为路径中扮演了三种角色。fsQCA的结果显示,分别有4种和3种构型会触发数字原住民的高/低隐私保护意向。[局限]研究仅用定量的方法证实了变量之间的关系,未来还需引进定性的方法探索变量之间的联系的深层意义。
  • 论文
    孙雨生1,常凯月1,朱礼军2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8, 41(11): 138.
    [目的/意义]阐述大规模知识图谱及其典型应用,分析其所面临挑战及对策,展望其发展趋势。[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阐述大规模知识图谱及其典型应用,所面临挑战及对策、发展趋势。[结果/结论]大规模知识图谱典型应用为语义搜索、深度问答、智能推荐等;面临特征知识表示、知识缺失、知识更新、功能全面性等挑战;向特色化、开放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 论文
    王施运1,2,李白杨1,白云1,2,徐元1,2,李纲1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7): 178.
    [目的/意义]面向国家安全场景的复杂、多变等特性,需要有效融合多源情报进行国家安全事件多维态势感知与分析,为国家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提供全面、实时、精准的数据支撑。[方法/过程]从三元世界视角解析国家安全事件的场景情报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事件为中心的多源情报协同感知机制和基于“时间—空间—主题”模型的多维态势分析方法体系;最后,基于文章提出的方法体系构建了国家安全事件综合态势感知与分析实验平台。[结果/结论]借助情报学的信息组织与信息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国家安全事件相关态势信息进行序化组织与多维分析,能够促进态势信息的有效利用,进而提升国家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效率。
  • 论文
    张敏1,孟蝶1,张艳2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9, 42(7): 80.
    [目的/意义]探究强关系社交媒体用户中辍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各变量的交互作用模式,为社交媒体开发商及运营商在改进服务品质、优化使用体验和提高用户黏性等方面的管理实践提供具有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方法/过程]以强关系社交网络的典型应用微信朋友圈为实证研究对象,选取经验用户为研究样本并通过深度访谈获取文本数据,再采用扎根理论的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提取概念和范畴,并在SOR理论的研究框架下构建概念模型。[结果/结论]情境因素(平台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平台外部因素)作用刺激用户产生负面的情感认知,进而导致用户产生不同程度的中辍行为,而由人口统计学因素、人格特征、使用特征和关系特征构成的个人因素对强关系社交媒体用户中辍行为起调节作用。
  • 论文
    袁顺波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2, 45(2): 43.
    [目的/意义]厘清网络环境下科研人员信息茧房的成因要素,预防学术信息茧房的产生,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数据编码以及模型构建,对在网络环境下形成科研人员信息茧房的影响因素展开质性研究。[结果/结论]影响因素不仅包括科研人员和信息本身,也包括社会环境和信息情景等方面的因素,提出优化科研管理与服务、推动跨学科交流与合作以及提高科研人员信息素养等对策与建议。
  • 牌艳欣, 周彦廷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2, 45(12): 119.
    [目的/意义]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是学术成果评价中的重要方法问题,也是科技评价与科技管理活动中亟待完善和改进的重要实践课题。基于生态位理论视角可从资源占据的角度,为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以丰富学术成果评价理论体系。[过程/方法]根据生态位理论,从学术论文对整个学术交流生态系统资源占据的角度将其影响力分为原生影响力和再生影响力,并构建基于论文内容创新性、线上关注度、线下关注度三个维度的学术论文生态位宽度评价模型,评价学术论文影响力。并以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学术论文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基于生态位视角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方法。[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生态位理论提出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模型,可作为一种有效方法对学术论文影响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 论文
    张艳丰,欧志梅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2, 45(8): 47.
    [目的/意义]数字孪生技术为数字经济增长和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智慧图书馆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图书馆场景服务将是未来转型升级的主要发展方向。[方法/过程]在分析数字孪生技术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场景及架构,并结合“场景—信息期望—情境”三维一景的适配模式,探析数字孪生技术下智慧图书馆场景化服务路径及模型。[结果/结论]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通过虚拟图书馆与物理图书馆的双向迭代优化能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场景服务。建设标准化、信息共享化、塑才专业化、隐私合理化将是数字孪生技术下智慧图书馆场景化服务创新实践的发展态势。
  • 论文
    张帅, 刘运梅, 司湘云,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8): 112.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1.08.016
    [目的/意义]探索信息疫情下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特征及演化规律,可为信息疫情下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治理提供一定理论支撑,也为有关部门和相关平台遏制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有效途径。[方法/过程]文章利用Python语言的爬虫程序,采集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网络虚假信息数据集,构造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时间序列,运用统计分析、文本分类和主题挖掘技术,从数量、来源和主题维度来探究信息疫情下网络虚假信息随时间变化的动态传播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息疫情下网络虚假信息呈现分段演进、视频化以及反复波动的传播规律,且传播态势与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在时间序列的不同传播阶段其来源和主题特征各有差异。
  • 论文
    马晓慧, 相丽玲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8): 75.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1.08.011
    [目的/意义]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工具能够促进数据有效利用,降低组织的个人信息安全合规风险,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水平。[方法/过程]文章对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流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分析每个阶段的执行流程,制定评估所需的阈值评估模板、数据映射模板、安全风险分析及处置模板和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报告模板,以保障评估的具体实践工作。[结果/结论]流程划分和模板使用能够为组织的评估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提高评估效率。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迭,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评估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 论文
    郭亚军,袁一鸣,李帅,郝伟斌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2, 45(4): 52.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元宇宙场域下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模式,为未来虚拟社区中知识的高效共享与创新提供路径。[方法/过程]在分析相关实践与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元宇宙场域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带来的变革,对元宇宙场域下虚拟社区知识共享模式进行构建。[结果/结论]用户在元宇宙场域下的虚拟社区进行知识共享的基本流程为:首先是对社区知识的立体化选择获取,然后进行情景化知识内化吸收和“知识黑箱”创造生成,最后通过私域知识广播扩散共享到社区群体知识中去,促进知识在虚拟社区高效共享与创新。[局限]目前缺乏元宇宙场域下的虚拟社区实践,不具备充足的实证条件。
  • 论文
    陈廉芳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8): 119.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1.08.017
    [目的/意义]旨在调查借鉴北美高校图书馆研究影响力提升挑战计划,推动我国相关服务发展。[方法/过程]选取挑战计划开展良好的10所北美高校图书馆,从计划名称、发布方式、应用工具和任务内容等方面调查研究影响力提升挑战计划,分析成功经验。[结果/结论]北美高校图书馆研究影响力提升挑战计划成功开展源于图书馆深入学习探讨理论依据,注重积累服务经验,精选挑战任务工具和配备充足齐全服务资源。启发我国高校图书馆为科研人员创建挑战计划,探索本土化服务路径,提高馆员对科研评价推广工具的掌控能力,从规范身份标识、普及计量指标、传授提升技巧、鼓励国际交流、引导开放存取等方面深化服务项目建设。
  • 论文
    刘鲁川, 李旭, 张冰倩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 40(12): 100-106.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17.12.018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用户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消极使用行为间的交互关系,完善用户信息行为相关理论,为社交媒体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方法/过程]基于扎根理论,通过深度访谈收集资料,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等几个阶段,构建了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及消极使用行为模型。[结果/结论]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个人认知,环境因素和用户个人因素共同影响用户的倦怠情绪,倦怠情绪进一步导致用户的消极使用行为,不同强度、来源的用户倦怠情绪所导致的使用行为的消极程度存在差异。
  • 王知津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4, 47(3): 1-15.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4.03.001

    [目的/意义]在一级学科更名的转型期,为了持续推进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守正与创新,需要重新构建数智时代情报学学科体系,以便服务于总体国家安全战略和发展战略。[方法/过程]以转型前后的情报学研究生教育为出发点,理解数智时代的特征和“三大体系”的内涵。探讨国际情报学和中国情报学的起源,梳理我国情报学的英文范式和中文范式,将信息链原有的线性结构改造成环形结构,提出情报学的“信息·情报一体化范式”。辨析几个容易混淆的关键英文术语,澄清某些模糊认识。回顾我国情报学学科体系研究的几种观点,构建数智时代情报学学科体系。[结果/结论]划分出广义情报学和狭义情报学,以便恰当处理军用情报学和民用情报学的关系。明确了英文语境下Information Science与中文语境下“情报学”的异同。一体化范式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Information范式与Intelligence范式。重新构建的分层式同心圆形结构的情报学学科体系,较为完整地体现数智时代情报学学科体系的全貌。

  • 论文
    王雪1,董庆兴1,2,张斌3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2, 45(2): 160.
    [目的/意义]理解用户需求是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重要一环,在线评论作为用户偏好表达的重要渠道,是企业发现用户需求的重要数据来源。因此,如何从在线评论中有效挖掘出用户需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方法/过程]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KANO模型、面向在线评论的用户需求分析框架。首先利用LDA主题模型从在线评论中抽取商品属性,然后基于BERT模型标注出不同属性上的评论短句,并对其进行情感分析,最后依据不同属性上的评论短句与情感分析结果,通过KANO模型分析用户属性需求。以手机评论数据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将商品属性分为必备属性、期望属性、魅力属性与无差异属性四类,并以可视化结果呈现。实验结果表明面向在线评论的用户需求分析框架能够有效提取在线评论中用户的属性需求信息,为企业提供产品改进策略参考。[局限]样本数据集有限,存在不均衡状况。
  • 曹树金, 李睿婧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2, 45(11): 21.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2.11.003

    [目的/意义]文章探究将知识图谱构建视角深入专利文献中所含创新内容,以期在特定领域中结构化地表达每一个专利的核心性创新情报,简明表达各个专利如何实现创新,揭示各个专利创新的精髓和领域专利创新的语义网络。[方法/过程]以教育机器人领域的中文专利文献摘要为数据集构建专利文献创新知识图谱,利用BERT模型识别抽取专利文献创新句,通过LDA主题模型进行创新主题分析,同时基于Bert4keras抽取实体及其关系,并采用Neo4j存储可视化专利创新知识图谱结果。[结果/结论]研究采用的深度学习方法可有效发现专利文献创新核心内容,构建的专利创新知识图谱可以较好地概括和组织专利中的核心情报,即技术创新情报。

  • 论文
    王凌霄,沈卓,李艳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8, 41(1): 129-134.
    随着社会化问答社区规模的增大,网站呈现出用户平均质量下降、内容搜索难度上升的趋势。因此,控制问答质量、保证用户搜索体验、区分优劣用户成为了社会化问答社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挑战。构建用户画像是一种常见且富有成效的用户描述及建模方法。文章抽取了社会化问答社区12万余用户在1342天内的活动指标,结合用户画像在推荐系统和搜索引擎中的应用实践,从用户资历、用户参与度、用户回答质量以及用户发展趋势4个方面构建用户画像,并结合具体用户数据验证结果。研究提出了标记用户特征的一些方法,并讨论了处理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特征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为分析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层面甄别提供了帮助,可以作为分析用户群体、监控社群行为的基础。
  • 论文
    汪传雷1,万一荻1,秦琴1,汪宁宁2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 40(7): 115-121.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17.07.021
    [ 目的/意义]构建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物流信息生态圈模型,促进供应链物流信息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结合区块链定义、基础构架模型、关键技术和特征,研究区块链与供应链物流信息资源在主体、交易机制和智能合约3个方面的耦合关系,从对象、属性、功能维度分析区块供应链物流信息资源管理。[结果/结论]构建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物流信息生态圈模型,完善供应链物流信息生态。[局限]对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物流信息生态圈模型的实证研究有待深化。
  • 张征, 贺伟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3, 46(1): 108-114. https://doi.org/10.16353/j.cnki.1000-7490.2023.01.013
    [目的/意义]以大学生为样本研究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组态成因,有助于丰富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也为大学生数字囤积行为的干预提供一些建议和对策。[方法/过程]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个体和情境两个角度对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理论模型。[结果/结论]通过使用fsQCA软件和R软件进行必要性和充分性分析,得出6个条件变量中没有数字囤积行为的必要条件,有5条路径可以引发数字囤积行为,并根据其特征和核心条件的分布,可进一步整合为防患未然型、精准定位型以及要素聚合型三大类型。